《奇妙的对联》ppt2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一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3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10 21:43:2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19张。思路清晰,流程紧凑,练习到位,突出了对联的“奇妙”,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附配套课堂实录,约4420字。
  《奇妙的对联》课堂实录 
  桂阳一中高一语文组  周清 
  一、谜语导入: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说: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结合P77,请两学生分别回答ppt3、ppt4: 
  1、对联,也叫__、__、__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__和__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3、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___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__(填“加”或“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__边,下联在__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请学生齐读“了解对联”。 
  三、对联特点: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64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044年了。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有什么问题,怎么改?刚才这几位同学指出了这幅对联的两个问题,也提出了两条修改意见。第一是下联少了一个字,最好是添加一个“香”字;第二是下联的“梅花万朵”与上联的“千条杨柳”是数量词对名词,名词对数量词,对仗不工整,要调整为“万朵梅花”。这样,数量词“万朵”对“千条”,名词“梅花”对“杨柳”。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