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关注社会能力提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四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16 20:29:5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8620字。粤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关注社会(能力提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澄澈 撤换 天寒地坼 风驰电掣 如出一辙
  B. 矗立 畜力 罢黜百家 相形见绌 触类旁通
  C 摆谱 抚恤 釜底抽薪 惊魂甫定 相辅相成
  D 屋檐 酽酽 垂涎三尺 百花争妍 蜿蜒崎岖
  【解析】B都读chù A.辙(zhé),其余读chè C.“谱”读pǔ,其余读fǔ D.涎(xián),酽酽(yàn)其余读yán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颠簸 筹划 一愁莫展 镌刻 
  B 漂移 阐明 阖家欢乐 汲取
  C 皈依 浏览 安然无疡 摆谱 
  D 辨驳 破绽 有条不紊 莞尔
  【解析】B(A一筹莫展,C、安然无恙 D.辩驳 )
  【答案】B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审定(审查、决定) 审时度势(等待时机,估量形势)
  审慎(周密、谨慎) 博学审问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
  B.消沉(情绪低落) 烟消云散(像烟雾浮云一样很快消散)
  消气(平息怒气) 冰消瓦解(冰块破碎后马上消失)
  C.形迹(举止和神色) 浪迹天涯(到处流浪,足迹遍于天下)
  行迹(行动的踪迹) 畏影恶迹(害怕自己的难看的影子和足迹)
  D.处置(处理或发落) 泰然处之(任何情况下都能沉着镇定地对待)
  处事(处理事务) 处心积虑(费尽心机地策划谋算)
  【解析】考查词语意义的解释。A项“审时度势”为“观察或了解时机,估量形势”;B项“冰消瓦解”为“冰块消融,瓦器破碎”C项“畏影恶迹”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足迹”。
  【答案】D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C.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解析】 (A.断线风筝:比喻一去不回还的人或事物。B.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蹉跎”是指光阴流逝,事情却没有进展,白白耽误时间的意思。C.姹紫嫣红:形容各色鲜艳美丽的花。不能单形容一种花。D项是正确的,刮目相看:擦亮眼睛,另眼相看,指情况已有变化,已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技术创新的新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显示、存储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B.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人民,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都在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并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思想也同样创造财富和社会进步。 
  C.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棉被,当我瑟瑟发抖时,她贴心的呵护和温暖的双手使我安然入梦。
  D.听了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院长李衍达所作的“关于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解析】(A项是词序不当,应是“获得、处理、存储、显示”;B项是“创造”与“社会进步”搭配不当;D项应将“对我启发教育很大”改为“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育”,或将“听了”删去)
  【答案】C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_____,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型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______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一只绿色的蝴蝶,_____。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
  ①简直就是羊蹄 ②仿佛羊蹄一般 ③凹进去的是末端 ④末端凹了进去 ⑤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⑥又像两个好朋友形影不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解析】①中的“简直”一词与上句不能很好的衔接,④中的主语能和“每片叶子”保持一致,⑤能很好的和后面的句子贯通。
  【答案】D
  二、阅读与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每题3分,共12分)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竟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