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4570字。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初中素质评估卷(四)
八年级语文 (第④单元)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原文填空(2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 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4分)
(1)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2)请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道理的事实论据。
3、本单元共四篇课文:A、《为人民服务》;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C、《我有一个梦想》D、《你是我的船长》。四篇课文属于革命领袖的谆谆教导的是________文,属美国黑人人权活动家激情澎湃的鼓动的是 文,属著名科学家对实验精神深入浅出的阐释的是_____文,属学生家长对孩子们的殷切期盼的是________文。(填课文代号)(4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①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②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具体细致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一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⑤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⑥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⑦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是我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了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⑧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和精神,( )是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 )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 ,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进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能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和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致和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4、联系全文和选文回答,作者认为格物致和真正意义是什么?(2分)
5、依次填入文段中括号内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2分)
A、不是;就是B、不是;而是C、不是;都是D、不但;而且
6、演讲表达的三要素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分)
7、选可以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次,请归纳每部分、每层次的意思。(3分)
第一部分(①~⑦)分析 格物致知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一层(①~⑤):
第二层(⑥~⑦):
第二部分(⑧):
8、作者说“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历史上学术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这些话会让未来的科学工作者丧气吗?谈谈你的看法。(2分)
9、细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