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语言来得更猛烈些吧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让网络语言来得更猛烈些吧
乐清市大荆镇一中 林方雄
“昨晚,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的GF(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在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儿地对我妈咪PMP(拍马屁),他那酱紫(样子),真是好BT(变态),7456(气死我了),我吃了几口饭,我就跟他们886(拜拜罗)。”这是出自一个11岁学生之手。这就是网络语言,让很多人看不懂的网络语言。其实,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有的学生开口“哇噻”闭口“酷毙”的,让人不知所云。最近几年,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已经从虚拟的网络空间走向了社会,走进了校园。
网络语言如此迅速地“入侵”校园,主要是由于网络语言本身具有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作为网络的伴生物相应而生的,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1.创新
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上: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语的创造。例如:“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猫”是调制解调器modem的汉译缩略语;“菜鸟”,指初上网的新手。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比拟、比喻、谐音等手法构成新词。
2.简便
网络语言一般用字非常节俭,并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