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六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2/28 16:54:1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70字。
  《论语》七则
  richardsj
  教学目标:
  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义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读
  教学难点:
  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加强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走进文言写就的历史,与古人晤对一堂,今天我们要走近孔子和他的《论语》,体会儒家文化的精髓。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和著作。
  1、提问:大家读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明确: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2、师:《论语》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明确:《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后人对这个时代的评价是“礼坏乐崩”,孔子的一生都在为恢复理想中的社会而奋斗。50岁左右孔子受到重视,也有过为人称道的政绩,后来因为鲁君季桓子接受齐国女乐、不听政、不受礼等行为愤然离去,开始长达十几年的漂泊生涯,周游列国,始终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地方。但是却屡屡受挫,曾经畏于匡、困于陈蔡,甚至到了吃不到饭的程度。年仅70,在失望中返回鲁国,带着遗憾死去了。
  3、孔子的在失望中死去了,但是《论语》中的智慧却保存下来了,二十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收藏的书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故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所包含的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内容对现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语》是一部有着很强教育意义的典籍,孔子更是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相传孔子有门徒三千,其中有72人被称为“贤人”,课文中提到的子路、曾子都在72贤人之列。孔子死后,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子弟子们的衷心尊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
  二、深入文本
  1、我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语感是学出来的、更是读出来的。全班齐读。
  2、教师串讲“七则”。
  3、请同学“自由朗读”,思考“七则”中,哪些内容最具普遍性、永恒性,符合现代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1)——对于富贵、贫贱这类取舍的标准是“以其道得之”就是要用正确的、合法的途径、方法获取。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却明知故错呢?这就是人格修养的高低、优劣差异。那么作为君子当然是有一个道德底线的,就是要符合道的要求,这里的“其道”即儒家的核心“仁”。这里的追求是不是一般的追求呢?片刻不离、尤其在逆境中、困顿中更要守住“仁”。孔子还有一句话“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在空间上即使到了文化落后的地区也不可违背仁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