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50个字。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的利与弊
松峰山中学:赵亚芳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情景教学”
在一般的教学中,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象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等方法可以局部应用,却不容易有机结合。而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给语文教学带来活力。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学习戏剧单元经典作品《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等,完全可以把荧屏精彩对白用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古今中外戏剧语言的特点,这样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通过视听感觉器官,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量,也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
语文很杂很泛,这是难点,而多媒体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很多时候需要记住死的知识点,像一些名家名人名篇名作,用多媒体做出来可以省很多时间。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3、有助于助创设崭新的审美时空
语文何为?我觉得它的一个终极应该就是审美,在审美中进行文化的陶冶,真正回到“人文”精神状态,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高中第三册所选文章,几乎都是诗歌,其实文学鉴赏包括诗歌鉴赏一直就是高考的考点、热点,而诗里面的情感美、意境美是单纯的文字难以再现的,如果借助音乐、美术等多种手段则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例如,讲白居易的《琵琶行》,就可给学生放《十面埋伏》等琵琶音乐,再回头讲解文章对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字描写时就清楚多了;再比如讲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么体现北国风光?下雪对于身在泉州的学生来讲该只是个遥远的传说,除了偶尔电视见见,其他也只是想象,结合课文提示,我通过网上搜寻等渠道剪辑了一组专门介绍北国冬景的图文,最后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