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4/9 22:14: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30字。
  《长亭送别》教学方案 
  导语:唐代诗人元稹曾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佳句,还创作了以自己为原型,反映“才子负心,佳人薄命”的唐传奇《莺莺传》。短短的《莺莺传》竟成了后世文人创作的蓝本。金人董解元以《莺莺传》为蓝本,将其改写为“才子佳人,以恩报德”的《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写下了“才子佳人,喜结姻缘”的千古绝调《西厢记》。明初贾仲明以“天下夺魁”四字,概括了《西厢记》在元代剧坛的崇高声誉。而其中第四本第三折(俗称“长亭送别”),曲尽“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情致和意蕴,不仅警绝深至,堪称全剧“戏眼”,而且超越时空,成了辉耀艺坛的千古绝调。 
  一、分段诵读,感知文本 
  老师读科白,四生分读:甲生:1-3 乙生:4-12 丙生:13-17 丁生:18-19 
  二、师生共同推选,择出其中三支曲子,引领学生细细品鉴 
  [端正好][滚绣球][朝天子]或[收尾] 
  1、首曲[端正好]描写了莺莺去长亭赴宴的途中所看到的什么样的景象?这样的景象寄寓着莺莺怎样的情感?这一支曲子那几个字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这一曲紧扣“暮秋天气”,抒写“离人伤感”。 
  前四句,一句一景,景中寓情:碧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白云,大地上到处是凋谢的黄花,凄紧的秋风阵阵吹过,长空里的大雁由北向南飞去。这些极富有深秋季节特征的风物,凝聚、诗化,构成了一派萧瑟、黯淡的景象,它们所营造出的悲凉的气氛,正好衬托出莺莺此时为离愁别恨所烦恼的痛苦心情。愁上加愁,使离别的痛苦倍增。 
  末两句,一问一答,使客观景物带上浓重的主观色彩。“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奇特。除了造化的神工,谁又能使枫林一夜之间变红呢?“醉”字暗藏一个“红”,而以“醉”代“红”,不仅平添几分动态的意趣,而且与长亭筵席相照应,真是一箭双雕。“总是离人泪”答得妙绝!染红枫林,总该是离人眼中滂沱的血泪吧!“泪”中暗藏一个“血”字,点出离人凄切之情,成了传情之物,使人思而得之,更显得蕴藉有味。在离人心目中,这一片枫林似乎就是被她苦痛欲绝的离情所感染,而变得血红血红的。一个“染”字引人联想到离人泪珠涟涟、血泪千行,渐渐浸红枫林的凄凉意境,“染”字显得蕴藉而且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这里的“染霜林”似曾相识,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层林尽染”在文字上没多大区别,其意境却大不相同。前者因夫妻离别而痛不欲生,流出的只有泪,看到的只有悲;后者满怀豪情壮志,看到的是生机勃勃。二者的不同在于主观移情。总而言之,“醉”“泪”“染”三个字引人联想,蕴藉有味,生动感人。 
  2、[滚绣球]一曲想象奇特,把自然景物和车马首饰都拿来,赋予奇异的幻想并运用了一些对比和夸张。这一曲中哪些唱词表现了想象奇特?这一奇特想象流露了离人怎样的心理?此曲中有哪些唱词运用了对比和夸张?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这两句唱词表现了想象奇特:让路旁垂拂的柳丝条系住张生的马,留住张生;请天边萧疏的树林挂住西坠的斜阳,不让时间流逝,这样他们就可以永远厮守相爱了。“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这些句子运用了对比,使莺莺难以割舍的离情更显炽烈、鲜明。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语涉夸张,将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得更为强烈而真切感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