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1张。理清作文训练的目标、思路,对学生有效指导。有教案,约2290个字。
“小”题“大”做显精神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盐山小营中学的张瑞芳。我说课的题目是------
一、说教材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有人说,有了好的材料,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可见材料的好与坏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如果说,结构、语言都属于技巧层面,都只是形的话,那么文章所选用的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神了。因此,只有材料精彩了,立意深远了,文章才能形神兼备,生动感人。
二、说学生
新课标要求初中三年级学生作文能“写得好”,即“能有新的立意并运用新颖材料巧妙构思成文”。
初中生在写作时,大都有一个常见心态,即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天下奇观”,等待着“舍己救人”、“勇斗歹徒”等感人场面的到来。当然,这些内容如果有的话应该写。但是,他们在生活中,经历的大都是一些平凡而又渺小的小题材,如妈妈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微笑,天边的一抹云霞,心中的一点小秘密等。由于学生在写作中,常忽视身边的这些小题材,又不善于思考和感悟,因此写出的作文常缺乏独特的亮点。
三、说目标
这正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鉴于学生的上述实际情况,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 学习“小切入、深挖掘”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 增强学生重观察、重思考的思想意识。
我这样制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小题材入手,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四、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三为主”思想为指导,运用朗读法、美文赏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实践比较法、迂回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自主的舞台上,在享受美文熏陶的同时,掌握方法,增强意识,提高能力。
五、说过程
1导入:我是这样导入课题的:
同学们,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能尽显春的生机。现实生活中,妈妈一句亲切的叮咛,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朋友一句温馨的祝福,无不包含着浓浓的真情。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小题材入手,把握小切口,深入挖掘的方法----《小题大做显精神》。
我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排比,旨在让学生在“小”与“大”的对比中,领会小题大做的内涵:小题,即小题材、小切口;大做,即深挖掘、立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