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80个字。
《土地的誓言》的情感教学尝试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饱含着深沉爱国热情的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良把“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已久的民族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作者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他热血的沸腾。眷恋乡土,是一种人类具有的共同性的美好感情。而作者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广大的关东原野是他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恋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本文是一篇绝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同时因为其语言的凝炼、优美,又是一篇很好的朗读材料,指点训练朗读,既可培养朗读能力,又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虽说十几岁的初中生,由于年龄、经历所限,几乎没有什么家国之痛,民族之恨的情感体验,但他们有朴素的感情,丰富敏感的心灵。因此教学之中充分挖掘出蕴含于文中的情感资源,营造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以情动心,以情动情,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响应,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实施情感教育教学,其结果可说是事半功倍。
结合学段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结合单元分块要求和《土地誓言》一文本身的特点,我拟定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上的教学要求:(1)积累词语,揣摩、欣赏精彩语句和段落。(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联系背景,理解文本丰富深沉的涵义。(4)独立质疑、多重对话、合作探究。(5)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我设想并实践了一堂以情感教学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实例,师生共同接受了一次爱国情感的洗礼,在浓郁的爱国情怀的熏染中学习语言文字,感受祖国语言的巨大魅力。
《土地的誓言》就是作者为了回到故土,看到一个美丽的故乡,面对土地发出的愿意付出一切的铮铮誓言。文中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近乎呐喊的强烈急切的誓愿,含泪的叙述中涌动着作者对家的忧伤和渴望,宣泄中浸满有家不能回的凄苦、哀伤和悲愤。文章本身最大的特点即是饱含激情,其次是运用描述、排比、呼告等手法的语言载体。情感教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