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70字。
2009高考语文社会热点最新预测:中国北方大旱
一、背景材料:
天灾的魔影总是不期而至,它不断地变幻着形态,或是以台风的狂暴,或是以暴雨的凶猛,或是以高温的酷热,或是以地震的惨烈。现在,它又以干旱的形态,带来家园的凋敝、财产的侵蚀、民生的苦难。
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消息显示,二00八年十一月以来,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这些地区的气象干旱已对当地冬小麦生长造成较大影响。
节后突闻抗旱声,北方久已未下雨。旱情之重,被谓为历史罕见,甚至致使一些地区将陷于绝收之境。为此,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以及其他一些中央高层,纷纷批示要求全力抗旱,以期夏粮能有好收成。这场抗旱,注定又是一次全民关注的救灾工程。
1、秋冬连旱:冬小麦播种出苗以来,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经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
2、受旱面积大:截至2月2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主产省小麦受旱1.41亿亩,其中严重受旱5320多万亩。
3、受旱程度重:由于长时间无有效降雨,加之大风天气较多,土壤失墒严重,旱情仍在持续发展。
4、旱冻叠加:在旱情持续发展的同时,去年12月初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多次大范围降温过程。
5、出现冬春旱:2月份华北、黄淮大部、江南东南部降水将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旱情还将进一步发展,一些地区将出现冬春连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方大旱与体制型缺水
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北方尤其如此。此次北方大旱虽然主要是由天灾引起,但亦有人祸原因。
在受灾严重的河南汝阳县内埠村的主要灌溉工程浑水库干渠,多座提灌站和一段已经堆满垃圾的毁坏水渠是当年巨资修建的灌溉设备,现在都废弃了。像这种花巨资修的灌溉工程,因长久失修、管理不善被废弃,关键时刻不能派上用场的情况,在这次北方大旱中,肯定不只一例。与此相关的是,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里设施,主要是靠天吃饭,但我国农业仍大部分采用大排大灌的方式,实际上让大气将十分宝贵的水资源给蒸发了。
上述情况是造成北方大旱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体制问题而引起的缺水,是体制型缺水。体制型缺水有别于因水本身很少而引起的资冰型缺水和因水质污染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