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教案2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五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6/20 8:34:3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4000字。
《兵车行》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兵车行》的主旨及其表现手法。
2、赏析《兵车行》的构思技巧和场面描写。
教学步骤:
一、解题: 行,古代诗歌的一体。如《琵琶行》。
二、诵读课文:
(正音)耶娘 yé 干云霄gān 点行频háng 荆杞 qǐ
三、 理解思想内容
1、阅读课文注释①,整体把握诗作:
①诗史: 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明•胡震亨)
②主旨: 再现时代的苦难,并揭示苦难的根源。
③时代: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发动频繁进攻,百姓苦不堪言。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穷兵黩武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2、结构分析:“一头两脚”
见——送行的场面
闻——征夫的述说
3、阅读第一段:送行的场面
走[仓促、焦急] 牵衣[留恋、不舍] 顿足[悲痛、愤怒] 拦道[阻止] 哭[无奈、愁苦]
南朝文学家江淹说:“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诗人的浓墨重彩的铺染,给读者视觉听觉以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
诗一开始,就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震人心魄的送别画面。在这幅画面上,兵车轧地,响声隆隆,战马奔腾,昂首嘶鸣。披挂着弓箭的士卒,夹杂在车马中,一列列地开赴边地战场。漫长的队伍旁,是众多的亲人,男女老少,在纷乱地哭喊、拽拉、捶胸、顿足,跑着为士卒悲恸地送行。车马行人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淹没了横跨渭水的咸阳大桥。“耶娘妻子走相送”一句,不仅写出送别人扶老携幼的情景,同时从爷、娘、妻、子不同身分的送行人中,也表明征夫中长幼年龄的参差不齐。“走相送”的“走”(跑的意思)字,用得出神入化,它将亲人难舍难分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同时,在“车辚辚,马萧萧”、队伍快速行进的时候,一个“走”字,又准确地反衬出了送行者的衰弱不堪。“牵衣、顿足、拦道、哭”四个动作,更将送行者的留恋、悲怆、愤恨、绝望的感情与神态完整地展现出来。
4、阅读二、三段——征夫的述说
① 串讲诗歌二、三段内容
这两段诗人让行人自己申述一生悲惨的经历,以突出诗的“非战”思想,而不加诗人的一语一评,颇似客观描述的“春秋”笔法。
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自“道傍过者问行人”至“被驱不异犬与鸡”,写征夫在边庭冒着流血死亡的危险去参战,家中只有妇女耕作,以致田园荒芜、民生凋蔽。这层开始,诗人以“道傍过者”的身分向征夫中的一个“行人”询问,探究造成这凄惨送别场面的原因。行人回答问题时,首句就是“点行频”,这三个字一针见血地点出造成祸害的根源,可谓全诗的“诗眼”。接下去就具体叙述“点行频”的情况:从十五岁就去“防河”,到四十岁仍要去军队里“营田”;去的时候是里正给“裹头”的小孩子,回来时已白发苍苍了还要被拉去“戍边”。如此不幸的一生是何人一手造成的呢?“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原来是唐王朝最高统治者为开拓疆土,不惜用人民“成海水”的鲜血频繁地发动侵略战争。控诉之矛直指皇帝唐玄宗。
在唐诗中,借汉武帝以指唐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