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20字。
2010年高考作文素材:教师十大称谓集锦
流浪客改编整理
前言
第二十五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更加觉得,在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教师为社会的发展演进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师,就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没有教师,也就没有中华民族来赖以支撑的精神支柱。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称者,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作用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人的重视;教育的效能,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人的重新认识。
就高考出题而言,反思教育的功能,反思教师职业的特点,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思考点。2009年全国卷一不就是对教育作出反思的一个典型题目吗?我们不敢断言明年就一定会出现这样的题目,但这应该是出题者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科学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有关教育、教师的反思,已经提上了日程,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关注!
1、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人们把老师比作“慈母”,主要是对那些有着“童心母爱”的女教师给予的最亲切、最真挚、最感人的尊称。
“慈母”首先蕴含着教育工作者伟大的爱。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最好的结果。同时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志向,精心培育,使之成才。全国闻名的优秀教师斯霞被人们称作教育界伟大的“慈母”,她从教72年,以伟大母亲的慈爱精神培育每一个学生,同学们都亲切叫她妈妈。全国优秀特级教师于漪说:“对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充满献身精神。”正是这种母爱使她赢得了人们对她极大的尊敬和高度评价,并亲切称她为“校园妈妈”。因此,“慈母”是对那些用爱辛勤耕耘育人园地女教师最高的荣誉。
2、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对“春蚕”最早的记录见于《诗经》,而把“春蚕”进行拟人化的比喻最闻名的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着名画家潘絜兹的《春蚕颂》写道:“春蚕化生,蕞而微虫,春蚕何取,一桑始终,春蚕春蚕,万世可风”,他对春蚕的品质进行了高度赞美。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人们赞美教师就像春蚕一样“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默默无闻无所图,织就锦绣暖人间”。“春蚕”是广大教师感到无比荣耀的称谓。着名教育家朱光潜说:“只要我还在世一日,就要吐丝一日,但愿我吐的丝,能替人间增一丝丝温暖,使春意更浓。”
春蚕冰清玉洁,气质高贵;春蚕食几茎绿叶,吐一片锦绣;春蚕生命不息,吐丝不止……春蚕这些优秀的品质,只有光荣的人民教师才无愧于这样的称谓。
3、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园丁”原本是指从事园艺的工人,后被比喻成教师。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培育这些幼苗、花朵、小树的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枝繁叶茂,姹紫嫣红,茁壮成长。因此,把老师称作园丁是最质朴、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
邓小平同志曾说:“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应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一代伟人用“园丁”的称谓对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为表扬优秀教师许多地方都设有“园丁奖”,上海、浙江、河南、甘肃、安徽、黑龙江等省市设的“园丁奖”是对优秀老师最高的褒奖,团中央和全国青基会也设立了“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以表彰那些扎根山村和贫困地区的农村优秀教师,今年举办的“全国教育工作者发明与科教制作展评活动”也设立了“园丁奖”。1984年全国第一个教师节,北京发行邮票纪念封图案为花朵与教师。其寓意为:老师像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开祖国的花朵。福建邮政部门在1999年教师节发行的有奖明信片图名为“辛勤园丁情,学子寸草心”,用以表达对老师的崇高敬意和祝贺。今年,为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教育部推出“园丁杯”知识竞赛。因此,“园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最引以为荣的称谓。
4、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