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60字。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精髓,理解中国艺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2、能融会贯通,运用课文的观点阐明虚实辩证论统一的关系,特别是提高学生古诗鉴赏的能力。
3、体会作者繁征博引,论述严谨、深刻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对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辩征统一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
四处引文的翻译及其在文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式,训练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重能力与素质培养。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CAI显示课题)
师:这个标题的作用?
生1:揭示话题,概括内容。
师:这个标题的结构?
生2:前偏后正。
师:(分析“前偏”:)中国艺术包括哪些门类?本文重点写了哪几类?
生3:包括诗歌、绘画、书法、戏剧、舞蹈、建筑、印章、音乐等。重点论述了绘画和戏剧。(CAI:绘画、戏剧)
师:分析“后正”:指“虚和实”。“虚和实”是个并列短语,作者在论述时是平均用力吗?
生4:不
师:那重点论述什么?为什么?
生5:“虚”(师用红粉笔圈定“虚”字)因为虚更难懂。
师:何谓虚?何谓实?(CAI显示一个○)○的外框是可见的,实实在在的,而圆框里面是空的,虚的。○的存在就是一种虚实的结合,没有外框就没有圆,它们互根互存、相反相成、对立统一。(CAI显示)(CAI显示:在大○旁画个小O)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用一大圆圈代表我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