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学案
- 资源简介:
- 约2100字。套 中 人
设计:刘汉玲 2009 12 15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典型性
2、 理解小说主题,进一步体悟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
3、 理解契诃夫小说夸张与讽刺的手法
学习重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
课前预习
1、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掌握有关契诃夫的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主要见《导学大课堂》第58、59页)
【补充有关时代背景】
《套中人》写于19世纪90年代末,此时,俄国新的革命高潮正在酝酿。面对日益壮大的革命力量,沙皇当局便以强化国家机器来维持其统治地位,因此,此时的俄国正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身处这一恐怖环境中的俄国知识分子,正如高尔基《海燕》中所描写的,有在“乌云和大海之间”“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高傲地飞翔”的海燕,但也有被“那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岩底下”的海鸟与企鹅。《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就是一个海鸟与企鹅式的害怕变革,苟且偷安,甚至甘心充当沙皇鹰犬的知识分子形象。
2、 再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复述故事大意。【主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及命运结局和故事情节】
提示: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12段)。
(二)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12段至倒数第3段)。
(三)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最后两段)。
课堂学习
一、首先学生根据预习提出以下问题:
被套的人是谁?有哪些套子?套子是什么?被套的症状是什么?被套的危害有什么?为什么被套?这些套子能不能摘下来?
一、分析人物形象
1、浏览课文,圈点勾画,讨论交流,表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