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40字。
进行有目的学习和探究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强美凤
【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界的水》等知识,而金属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完善。在物质的分类中金属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金属制品的使用和保护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金属单质能转化为各种金属化合物;在金属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盐等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物质的分类框架,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对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起巩固深化作用。
2.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本课题的学习学生有如下准备:(1)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空气、水有了初步的了解;(2)对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的金属有较丰富的经验积累;(3)对物质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4)学习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5)在前面的章节中零碎地接触过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例如一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镁、锌被酸雨腐蚀,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
【教与学的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能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分类的框架。由于知识准备比较充分经验积累比较丰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会有很大困难。所以我设计以金属的应用为引子,以金属的活动性比较为主线,以学生有目的自主探究为主要学法,希望学生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应该学到什么、实际学到了什么,特别强调知识的整理、结论的求证和探究的目的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反应;
(2)知道置换反应的特点并学会初步判断;
(3)知道、认识并使用金属活动顺序表;
(4)了解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顺序表的产生和应用;置换反应。
【教与学思路】
用“比较出土文物中铁器和铜器数量多少”创设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个课题,在解释现象中让学生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