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指导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把握诗歌欣赏的审美特性;
2、 运用文中提供的方法鉴赏诗歌。
重点与难点:
1、 诗歌欣赏的再创造问题;
2、 把握课文内容的两个系统:诗歌特点系统;欣赏诀窍系统。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步骤
一、导入
1、 爱因斯坦: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3、袁枚:夕阳芳草寻常物,化作笔下皆是诗。
二、初步感悟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题 1: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
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问题 2:
前两句明明是晴天,后两句怎么又写到烟雨呢?是否前后矛盾?
.
三、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在对课文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归纳本文的五种鉴赏方法
诗是浓缩的------“泡”;诗是含蓄的------“找”;诗是诗人创造的艺术天地------“进”;
诗是简约的------“猜”;
诗是跳跃的------“补”
四、研习课文
1、什么是诗歌欣赏中的再创造?
诗歌中的再创造是读者正确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的一种想像活动。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