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后进生学习动机的心理策略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增强后进生学习动机的心理策略
不可否认的是,在学校的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些成绩差、厌学心理严重的后进生,令班主任和任科教师颇为伤脑筋。这些学生的成绩之所以不理想,有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对于绝大多数后进生来说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其学业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非智力因素如态度、动机、需要、兴趣、情绪等等,其中后进生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学习动机不足,对学习缺乏热情,疲于应付。
一、后进生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后进生学习动机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倦怠、厌烦、懒散、拖沓的精神状态,他们或在课堂上不听课,不做笔记,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籍,甚至睡觉;或课后不复习,不做作业,不思考问题,提不出问题供自己钻研、解决,更不去请教同学和老师;或三天两头请病假、事假,逃避上课,更想逃避测验、考试,即使考试也是胡乱做做选择题,快速交卷;或对各种小组活动不感兴趣,甚至连体育课中有规范要求的项目和训练都不感兴趣,只喜欢“自由活动”……总之,他们对学习兴趣索然,缺乏应有的求知欲。
巴甫洛夫根据动物的实验最早提出了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婴儿从生下来就充满了探究世界的精神。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学生会缺乏求知欲、对学习毫无激情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目的不明确。这类学生上学包括学校的选择主要是由父母做主,他自己对学业成就没什么追求。许多父母因为没时间教育孩子,怕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在社会上学坏,就把他推到学校,让教师帮他们看管。在这些父母看来,孩子学习好坏无所谓,只要孩子不惹事生非就好,对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于是,这些孩子没有努力的方向,得过且过,对自己要求很低,怕吃苦,无进取心,对学习自然没什么积极性。
2、学习基础差,自我期望值又太高。后进生“脚下处处有地雷”,寸步难行,由于学习基础太弱,学习中到处是障碍,他们有的也曾拼搏过,也有过细微的进步,但进步与付出的努力相比,众寡悬殊,得不偿失,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认为努力没效果而恢复懒散状态。
3、对学业失败的错误归因。受某些老师和家长的不良暗示,后进生习惯把学习不好归结为自己的智商不高,脑子太笨,羡慕别人的同时叹息自己没有聪明的脑袋而不愿下功夫,于是成绩上不去,学习就没热情;学习没热情,成绩更差,更怀疑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学习更提不上劲。到后来,有的干脆自暴自弃,逃避学习,而沉溺于一些不良嗜好。
4、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孩子得到过度满足,使孩子缺乏奋斗精神。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后进生中,很多人的家庭条件相当优越,父母显赫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为他开了许多方便之门,他们的要求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满足,不需要付出很多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有的父母甚至已为其以后的生存和发展铺平了道路,如动用金钱和权力保证其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所以,他们觉得没必要花大力气学习,成绩好坏也无所谓,成就动机很弱。
5、客观原因。如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教师家长简单的教育方式或对后进生放弃的心理等等,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主动性,失去自由发展空间,产生厌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