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70个字。
《买椟还珠郑人买履》说课稿
上师大三附中顾臻贤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买椟还珠和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这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被选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小故事,大智慧”单元中,放在外国寓言和现代寓言之后,是文言讲读课文,其中《郑人买履》一文教材上要求学生背诵积累。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对古今中外不同形式的寓意有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对寓言的特点及寓言阅读方法的掌握。
2、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刚开始,需要培养他们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的意识,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教材要求提出:通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四则》的学习,了解成语的特点,继续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尝试多角度理解寓言寓意,逐步培养学生对生活小事的感知、体悟和辩证思考的能力。结合本节课教学的两则寓言故事的特点:《郑人买履》比《买椟还珠》篇幅长,且要求背诵,因此作为重点教学,《买椟还珠》则在教学时由扶到放,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基于以上因素,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积累“为、度、之、反”等常用文言词语,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并了解“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
2、在熟读课文基础上理解《郑人买履》告诉人们“做事不能死板教条”及《买椟还珠》告诉人们“不能只注重外表而忽略实质”的寓意,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寓意。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六年级学生文言实词掌握较少,阅读上有一定障碍,因此将教学重点定为: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积累“为、度、之、反”等常用文言词语,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并了解“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的故事内容。六年级学生受到认知、分析能力的局限,多角度思维会有一定困难,因此将教学难点定为:学习多角度思考寓意
4、课时安排
两篇寓言短小精悍,所以用一教时完成。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之前已有几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会参照注释为文中生词正音、解释,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理解文意时,学生不能自觉地联系上下文揣摩,对主旨的理解也往往只从字面理解文中的浅层含义,对人物的深入评价往往不够完整。《郑人买履》这则故事有人物语言的描写,情节更生动,可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这节课讲《郑人买履》作为重点教学的原因。
2、教法学法
本册教材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朗读的技巧,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通过个别朗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使学生体验感悟,揣摩寓意。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文意、揣摩寓意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5’
1、说说你喜欢的我国的寓言故事并说明理由。
2、介绍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