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t 64张,详细介绍了2010年中考备考策略,word 10个,具体分析各种信息。
2010.3.7河北2010中考语文备考研讨(北方大厦) 李锦奎
2008、200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考试学科说明比较.doc
2009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具体解读.doc
2010河北中考语文备考研讨 李锦奎.ppt
第三部分 作文.doc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doc
复件 2009河北中考语文备考策略 李锦奎.doc
河北中考语文的大体命题趋势.doc
河北中考语文命题前瞻.doc
近五年试卷回放.doc
近五年中考试题分析.doc
我校集体备课的一点具体做法:.doc
跨越三重门
——2010河北中考语文备考研讨
李锦奎
2009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具体解读
2009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总体保持相对稳定,难度比去年略降低,在不少题目上富有创意,更凸显学科特点。可以说是:稳健延续与力求创新共存,回归基础与注重能力兼顾,人文精神与时代特色并重,进一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稳健延续与力求创新共存
2009年河北中考语文试卷,保持了河北中考一贯稳健的风格,总体难度比去年适当降低,体现了新课标的命题导向。
其延续性体现在:
考试形式、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等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仍为闭卷,笔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仍由 “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题量与2008年试卷相同,共24个题。简约适中,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写作的时间。
在延续稳健的同时,也力求创新,许多题很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
如:第6小题,以新闻标题形式考概括。
以应用文的形式巧妙的考查了学生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同时材料的选择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要求。给新闻拟标题,形式新颖;
以对联的形式考查名著,显得别具匠心。
如第5题,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下联: 使已沉寂两年的名著阅读重出江湖,而且名著试题考查面大,涉及《西游记》、《水浒》、《童年》、《鲁宾逊漂流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篇名著,学生选择面大,并且名著试题以对联形式来考,一箭双雕,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拟写下联是一种高级的仿写,富有较高的思维含量。这道题力图摒除“浅阅读”、“伪阅读”的倾向,是一道全新的试题,既有综合性又有创新性。这在我省中考试题中还是首次。
文言文对比阅读首次出现。
古文部分选用了《爱莲说》和《与朱元思书》两个课内语段对比阅读,一改以往单一语段的形式;加大了试题的容量,引导师生进一步重视课本的教学,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文言教学的扎实进行,同时第11题出现简短的课外文言语句的链接,使课内内容得以拓展延伸,考生能力得以迁移彰显。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与学生文化学习发展的需求。
首次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
考查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而”字。对此《河北省2009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中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章中的含义。应该说,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有利于加强文言虚词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忽视文言虚词的教学是有残缺的语文教学,“而”字的考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