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10个字。
《画说》教案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丁蕾
教学目标
1、 梳理作品的结构脉络,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整合材料通篇布局的结构方法。
2、 了解作者的绘画艺术主张和中国画的传统审美认知。
说明:
作者被认为是历来画家中,学习古名家数量最多、最博的;在笔墨技法的训练上,是获得古法精华最多、最好的;而且在表现技巧和风格上,也是跨度最广的。晚年所做的《画说》既是毕生艺术见解的表达也是实用性很强的绘画技法指导之作。观《画说》,可以籍此打开学生艺术欣赏之眼,来反观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乃至传统思想文化。
在表达创作观点时,作者首先否定了绘画天才说,为下文张本。随后确立了由摹入门的绘画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剖析中西方绘画辩证统一的关系,主张“将西画的长处熔化到中国画里面来,看起来完全是国画的神韵,不留丝毫西画的外貌”,同时强调画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应该提升艺术境界。全文以绘画技法的指导收束,除了重申勾摹名迹和游历写生的重要性之外,亦将个人习画心得分条简述以飨后进,从而回答了“作画要怎样才得精通”的问题,也紧承上文启示画家提升艺术境界。《画说》以严谨细致的结构和详实有力的论述,扣住了“走正路”和“肯用功”这两个要点,给了习画者以明确的理论观念引导和具体可为的实践行动指导。作者不仅言之以理、传之以道,也授之以技,笔端纸上无处不透露出渊博大家之范和蔼然长者之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梳理作品的思想脉络,把握层次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综合看似零散的材料,系统地分析作者的艺术观点。
说明:
文艺理论性强的作品常常使学生陷入两个阅读障碍:一是对文本的理解,因为作品中必然涉及比较专业的知识,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了距离,增加了认知解读的难度;二是思路的梳理,思想性强的文章往往更注重文字内在的逻辑关系,非得静心凝神前后关照不能读出其中的气脉。所以,教学的第一步是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潜心阅读;然后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写作思路,在分析作品核心思想观点时将大量的材料信息化解,阅读时要有全局观,要前后关照,留意文字间的联系和照应。理顺思想脉络的同时,把握文章主旨,进而学习借鉴作品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预习通读
走近文本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为课文中的文字内容补充注释。 学生课前预习,编辑汇总成注释本完整版,课上选择部分注释进行交流,形式不拘。注释内容可以针对专业术语,引文出处,掌故事典,人物介绍,甚至是对于课文所涉及的艺术作品或理论的介绍。例如文中出现的词语如“人像艺术摄影中的高白调”的具体含义或者“李成的画,既具屋脊又见斗拱”的具体形象。 扫除专业艺术理论和术语的阅读障碍,熟悉文本。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在阅读中形成疑点或兴奋点关注点,关注文本并质疑,通过主动学习解答疑惑。
散点透视
精读局部
1、撷取作者闪现于文中的思想火花:请通读全文,理出全文中代表作者艺术见解的观点性语句。
2、教师提问:
(1)这些观点如果有相应的材料来支持,请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材料来支持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