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50字,表格式教案。
《左忠毅公逸事》教案
杨浦高级中学 亓玉丽
教学目标
1、 了解左光斗爱才若渴,坚贞不屈,一心为公的高风亮节, 从中汲取教益。
2、 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的特点。
3、 学习课文通过语言、行动、肖像的描绘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领会课文人物描写中侧面烘托的手法。
说明:《左忠毅公逸事》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高三学生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学习本文描写人的方法。本文不仅有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描写,更重要的是,作者采取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作者写史公的忠勤职守以及对左公家人的尊敬,目的是为了表现左公的卓越见识及以国事为重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选材的典型性和细节描写的生动性。
2、 通过整体阅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文言基础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对具体词语的感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说明: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教学生学习如何写人,可是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写作上让他们最头疼的却还是记叙文。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会为围绕主题选材,不会刻画人物。而本文恰恰就是一篇绝好的写作记叙文的范本。因此,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圈划出文章中刻画人物的关键动词,之后引导学生以此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人物形象刻画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高一时我们学过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文章朴素简洁,感情自然动人。清代的桐城派奉归为宗师。这与桐城派始祖方苞最早师承归氏有直接联系。 交流课外查找的有关方苞以及有关桐城派的创作风格资料(为文讲究“义法”:“义”即“言有物”,也就是以宣扬理学道统为宗旨的思想内容 。 “法”即“言有序”。也就是写文章的种种法则和规矩 。“义法”说,成为桐城派文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并与学过的《项脊轩志》的写作风格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1、归有光重道又不轻文的文道合一观和关注国运世情的文以致用观一定程度上启发和影响了桐城派文论体系的建立2、归有光的自然本色、言生于情等文学理论和融小说笔法于散文中等创作技巧直接影响到桐城派内容醇正、文辞雅洁的散文风格的确立。) 从已知到未知。使前后所学过的知识形成脉络。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积累,也为学习本文章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