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90字。
知我者谓我心忧
——谈语文中的多媒体教学
定远中学 邹 波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教学过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走进语文课堂。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方式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讲授内容,追求“省时”、“高效”的课堂目标,确有明显的优势,亦为沉寂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清新的风”。但是,由于我们认识的偏差等原因,目前,语文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误区:
误区一:语文公开课一定要用多媒体。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因此在一些地区,某一些学校便片面追求多媒体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而忽略了语文教师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以电脑代替了人脑。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
误区二: 语文教师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
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每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能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而教师成了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人际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所取代,教师也便将课堂拱手让给了多媒体。
误区三:以视听代替想象、朗读。
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语文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