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写好核心段落学会分析说理(二)
- 资源简介:
约9270字。
写好核心段落 学会分析说理(二)
一、分析例子,就例析理
分析说理,就是扣住材料分析它是如何体现观点的。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用事例论证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不能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以下两段文字都是论证忍让的重要性,比较哪段文字分析说理更有力:
甲:①让人三分不为低。②比如蔺相如地位低微,可是他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为赵国立下大功,先拜为大夫,继而又擢升为上卿。虽与廉颇大将军“同列”,但“位居廉颇之右”。这使得出身高贵、地位显赫的廉大将军颇不开心,贬其功劳,辱其人格,说什么蔺相如只不过“徒以口舌为劳”、“素贱人”,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面对廉大将军,不惊不惧,处处谦让。上朝时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相遇,也“引车避匿”。相如的谦让最初颇不被他的门客所理解,很不以相如为然,并以停职为要挟,要相如与廉颇决一雌雄,出这口恶气。可蔺相如一语惊醒梦中人:“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我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了此事,竟被蔺相如谦让的品格、博大的胸怀感动得“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遂成刎颈之交,并传为千年佳话。③所以善于忍让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
乙:①古人云:“让半句风消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此言颇有一定的生活哲理。②人之相与难免磕磕碰碰,甚至矛盾冲突,但如一方先作忍让,对方往往也会火气渐消。方才电闪雷鸣,瞬间却又月白风清。这种神奇的效应,实在是谦让的功劳。“廉蔺交欢”的故事就是一例。③蔺相如地位低微,但因立下大功,官位不断升迁,“位居廉颇之右”。这让廉大将军颇不开心,贬其功劳,辱其人格。而相如“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相遇也“引车避匿”。相如的谦让最初不被门客理解,纷纷要相如与廉颇决一雌雄。可蔺相如一语惊醒梦中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后,被蔺相如谦让的品格感动得“肉袒负荆”,遂成刎颈之交,传为千年佳话。④假如蔺相如和廉颇一样争匹夫之勇,逞一己之私,或者听信门客的鼓动一决雌雄,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两虎相斗”,必然“不俱生”;赵国这个大厦不也就倾覆了吗?蔺相如忍了,也让了。我们说他忍得对让得好。这一忍一让,“忍”出了赵国的安定局面,“让”出了赵国的昌盛强大。⑤这就是“让人三分不为低”这一哲理名言的印证。⑥由此看来,“有容乃大,能让为高”实属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