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3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4/2 8:15: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710字。

  《师 说》教案
  第一课时
  主备人:沈金霞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1、解题,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通过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一、导入参考:
  1、我经历过的老师
  2、再给大家讲一件真实的故事。吉林油田高中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 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 会出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这是吉林油田高中著名的一桩“公案”,其 中的是非指向不难判断。)
  二、解题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说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pán)的,其实也是针砭时弊之作。
  三、关于作者及古文运动的文学常识(见注示及全优设计)
  积累名句: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治学名联)
  3、关于古文语言运用的要求与主张:A、惟陈言之务去  B、文从字顺
  四、诵读课文
  1、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本文基本内容,诵读第1段,讨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命题。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听出学生读错音、读破句的地方并加以指正
  (2)请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段
  板书:诵读的依据之一: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
  (3)请几位同学诵读第1段,读之前要告诉大家:将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依据是什么?
  (板书:诵读的依据之二:自己的语气——作者的感情)
  总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的读法都有道理,都有想法
  (4)教师范读第一段
  (5)请同学在第一段中找一句话来描述——“在对课文的理解上,老师没学生丰富,老师应该向学生学习”的情形。
  2、诵读第2段,讨论韩愈对“耻学于师”时风的批判和文章的锋芒。
  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同学们仔细揣摩一下,看看到底应该怎么来读?(诵读的依据之三:语气词、句式)
  3、诵读第3、4段,讨论“圣人无常师”这一命题。
  五、作业:
  六、课后记:
  《师说》第二课时          主备人:沈金霞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1、通过把握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知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一、解读文本
  1.第1段(重点词句课研时定)
  内容梳理: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⑤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第2段分析(重点词句课研时讨论)
  内容梳理: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