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未来教育与现今中小学教学状况的适应性初探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摘要:Intel未来教育实施之际正值全国中小学课改之时。两者的相互促动作用是无疑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但是,Intel未来教育也面临着当前中小学教学现状的挑战。
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 课改 中小学
Intel未来教育,如一缕春风,给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带来了很多新意。作为主将教师,笔者在受教、从教过程中,有很多体会与感想。下面笔者就所在地区(辽宁省大连市)中小学教育情况,对突出的几个方面讲述自己的观点,敬请读者指正。
一、 关于教材的部分内容
笔者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已经知道新版的培训教材6.0已经出版了。由于没有见到,可能有不完善的情况。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材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计算机技术学院编制的。进入中国之后,先后经过多次改版。这实际上是Intel未来教育本土化的体现。随着Intel未来教育的进程,这一过程将深入下去。所谓本土化,实际上就是要在弘扬Intel未来教育理念的同时,使教材更切合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而中国是一个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仅笔者执教的大连市,城乡差别就很严重,因而,教材本土化的困难也较大。笔者认为教材本地化要适应(解决)两方面的内容:
1、部分地区的硬件条件。
从目前来看,“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开展仅限于发达地区。因为要完整的把“英特尔®未来教育”在教学中实施,必须要在软硬件条件较好的学校。在电脑少或没有的地区(比如庄河的某些学校)很难实现。但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实施,不仅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输入,更重要的是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新课改)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笔者认为可以在教材中加大适应条件不成熟地区培训内容。其中侧重于对门槛更低的信息设备的使用及教育理念的熏陶。因为,信息技术不仅仅是网络与计算机。广播、电视、报纸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信息媒体。在当前的教材中(5.2版),这些没有作为重点。对于落后地区,就可以把这些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载体(可以通过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获取文本、图像)。当然也不可以忽视演示文稿、网站的制作和网络技能等等。因此合理制订教材,同样可以让条件欠缺的培训者领会精髓。
2、中小学的教学软环境。
笔者曾参加过大连市的一次小学Intel未来教育实践活动。内容是不参加区统一评测的社会课。私下询问校长,校长的观点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