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思考: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再思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课改思考:新时期师生关系的再思考
广西宁明一中:陆江
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之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言,显而易见地将教师地位摆到了极端的位置,由此产生的各类师生矛盾冲突多如牛毛。但究其实质,并非是这两句话的过错,而是人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师生关系。
如今在反对过偏的教师地位的同时,人们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关注学生主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新课程标准的重中之重。"关注主体,张扬个性",这是完全正确,也是必要的。但绝不是张狂个性,提倡极端的个人主义,造成"师不师,生不生"的状况。
那种过分提倡人文个性给新时期农村中学师生关系带来了什么呢?
让我先举例吧:
开学初,有位学生无缘无故打人,我校某班主任用非常严厉的态度批评他,恰好家长来了,二话没说,大声喧嚣:"用不着你如此管教我的儿子!"教师哑口无言。自此,该学生屡犯不改,教师多次教育。与此同时,家长派熟人来劝说,教师不能因家长以往的态度而针对他儿子。于是,教师只能无可奈何,而学生又明目张胆犯错;
前不久在K12网看到了武汉某校学生在家长面前殴打教师,而家长却当旁观者,一时纷纷议论;又有报道说教师"怕"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实这不单纯是城市的问题,农村中学又何尝不艰难呢?
一、不良的家庭教育导致师生关系走下坡路。
传统教育中一些家长错误认为"学校教育是万能",忽视应有的家庭教育。新时期农村初中面临的是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失分寸,特别是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严重性,典型的溺爱男孩,封建畸形的"爱子"情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造成教育难以开展。在不良家教的影响下教师的威信明显下降。而更为难办的是有些家长本身教育子女水平不高,又不相信教师的教育,这给还没定型的学生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新时期崛起的乡镇,经济好了,家长的观念变了,但是口袋有钱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文化水平就提高了,教育子女的方式就高明了,相反地,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是更多的择校生。在重点中学的挤压下,农村中学生存尤其难。而择校不成的人又看不起农村校,对这类学校百般为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出现异常的成绩热,导致小学没有升学压力的阶段,教师也拼命地大搞应试教育,且供不应求。在这种矛盾下,师生关系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压迫与被压迫"的所谓的"严师出高徒"关系。
二、义务教育的困难与压力给师生关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九年义务教育,各类学生全部无条件地升上初中,无可避免地存在了大面积的厌学现象,这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与压力。在施教的过程中,很多课不能得以正常开展,有人说"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难以教育却真实地导致师生关系恶劣。
特别是农村招生巩生工作政府行为不到位,广大教师下乡动员流生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