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面对“钱学森之问”的呼唤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4/16 22:37: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610字。

  作文素材:面对“钱学森之问”的呼唤
  整理: yjh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一疑问。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钱老已驾鹤西去,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如一个谜语等待我们去破解。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封公开信再次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的焦点。“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只有直面这个疑问,才能为目前中国教育存在之种种问题寻求真正的解决之道。”教授们的话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精彩片段及认识点选择】
  “钱学森之问”之现状篇
  ●小学教育
  而今的小孩子,吃得好,穿得好,花用宽裕,按说应该很幸福,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作业不断加重,书包不断加重,头脑不断加重心理负担也不段变重。所以说,而今的小学教育,是童真的“摧残器”,人性的“扼杀机”。看看我们的小学课堂吧——
  阅读汇报课上,老师创设情境让孩子离开座位分成两组表演《和甘伯伯去游河》一书中的故事。七八岁正是模仿、表演能力特别强的年龄,孩子们的表演应该会异彩纷呈。可是习惯于“听讲”的孩子们面对完全放开的课堂,竟然不知所措,书中调皮得把船都弄翻的小猫、小狗、小猪们经孩子表演后都变得规规矩矩,不会叫,不会跳,不会闹。由于阴天,室内光线很暗,老师提醒同学们看不清的可以到前边去,可孩子们伸了伸脖子,竟然没有一个动的。老师又提醒了一遍,后面有几个同学直了直腰看样子想到前面去,但看到周围同学没有动,又坐下来睁着迷茫的双眼,继续雾里看花,穿云望月。后来,老师让孩子们根据情节,猜测船翻后甘伯伯的话,可他们的嘴巴里冒出的都是道理深刻的“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可言。
  老师带着满心的憧憬走进课堂,又心情沉重地走了出来。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本应无拘无束的年龄为什么就开始缩手缩脚,为什么老师百般启发,学生依然稳坐不动呢?这件事让校长感触很深:我们必须坚决彻底地卸下传统课堂套在学生身上的“枷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可以举手示意回答问题或提问,也可以不举手;学生可以站着表述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坐着表述等。教师要重视学生离奇的想法、貌似错误的提法、不恰当的问法、不正确的做法,并科学巧妙地引导……我们要打破陈规,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呼吸的生命课堂,让他们自主参与、积极思考、快乐体验、主动发展,在课堂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学教育
  首先,中学教育“公婆”太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有小媳妇最受气。这些专家“公婆”们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站着说话不腰痛。他们高举所谓“人性”“人文”大旗,俨然是义务教育的“护花使者”,花样一套一套,规章一条一条,观点一拨一拨,方法一个一个,其实不顶用。其次,学校德育工作严重弱化。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教给学生责任意识,感恩心态,合作精神。但今天的教育都是以教学为中心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