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与露”话题作文讲评及佳作展示
- 资源简介:
约7880字。
“藏与露”话题作文讲评及佳作展示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自定立意。(3)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分析】
材料解读:本题材料由两则独立的故事构成。第一则故
事讲的是海明威作品文字表达的只有八分之一,而藏在字里行间的“海”里的有八分之七。第二则讲的是花生最可贵的是将果实埋在地理。两者揭示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的东西都藏着的,没有露在外面。
在第二则故事末尾有一句话“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本题的一个提示语,即这种“藏”是一种品质,并且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在我们立意时,应该褒扬这种品质。
二、话题解读:“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躲藏、隐藏”“收存”“储藏”;“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显露、表现”。 “藏”与“露”之间各有长短:藏,表现出含蓄,内在的力量与趣味;露,表现出劲健和刚折之美。“藏与露”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它们之间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是对立统一的。立意时可以主张“藏”批判“露”,也可批判“藏”主张“露”,或者是辩证地看待。
【立意参考】
自问自答打开思维:
藏是什么?露是什么?(从是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藏与露”告诉我们什么?(从是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为什么藏?为什么露?(从为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如何藏?如何露?(从怎么办角度代开思维)
如何处理“藏与露”的关系?(从两者关系处理角度打开思维)
二、将话题变成一个判断句:
藏而不露是一种韬略;(主张“藏”)
高贵的品质常常隐藏于平凡小事中;(主张“藏”)
才能只有显露出来方能显其功用;(主张“露”)
竞争需要显露才能;(主张“露”)
也藏也露彰显人生智慧;(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藏”是一种态度,“露”是一种深度,“藏”是为了更好地“露”;(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藏与露应适可而止;(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知藏避露是一种品质;(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素材链接】
1.1961年,《洪湖赤卫队》第二次进京公演,在这次演出过程中,有一个周总理与陈毅、李先念“打赌”的趣事。第二场,刘闯与赤卫队到彭家墩去摸庄劫枪。当劫枪成功后,刘闯拔出闪闪发光的短刀,插上“老子本姓天,家住洪湖边,今天来借枪,明朝打江山”的纸条后,亮刀甩出,不偏不倚钉在彭霸天后厅的匾上。这一细节引起了首长们的兴趣。陈毅和李先念说,刘闯有两下子,甩刀子堪称一绝。总理则说,刘闯表演不错,但甩刀子是假的。总理说,我敢说他是假的,是因为刘闯的刀是从45度的角度甩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