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学设计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4/22 23:19:0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540字。  心灵的对话——我上《我与地坛》
  四川省南充高中    余永祥
  一、指导思想:
  教育的主要作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唤醒。——第斯多惠
  文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能给人以心灵的慰籍、拓展人的精神空间。——王国维
  文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唤起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想象力,一种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精神的底子。——巴金(课前幼灯片显示如下内容,伴音贝多芬《命运》)。
  语言满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的心灵交流,是痛并快乐着的心灵之旅,真正的读懂是从作品读到自己。(幻灯显示内容完)
  《我与地坛》就是这样一篇作者沾着生命的汁液书写的需要读者用心灵去解读的文章。
  二、教学目的:感悟生命,体验母爱。
  三、课时:1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
  同学们,谢谢你们的祝福。每一天我们都在互相祝福:“同学们好!”,“老师好!”。说这话的时候,我真是发自肺腑的,我真诚的祈望每一个同学都健康快乐进步,万事如意;但现实又清楚地告诉我,这只是我们的善良愿望而已。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不经历挫折:×××同学在他18岁的青春年华得了可怕的白血病。刚才在我来上课前又得知我的一个刚上五十岁的大学老师的噩耗。音乐家贝多芬在28岁失去听力,32岁完全丧失听力。我们刚刚听到的《命运的交响曲》就是他在这时创作的。(投景打出桑兰笑对苦难、美国模特利用苦难的照片)
  那么当灾难突然降临,厄运不期而至时我们能否面对?
  2、作者介绍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请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史铁生是我认为中国当代最不哗众取宠,最有思想深度,最诚实的作家。他这样解释他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投影)
  3、学生阅读课文
  《我与地坛》就是这样一篇作者沾着生命的汁液书写的需要读者用心灵去解读的文章。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这篇文章我读过多遍,每读一次我都感到灵魂的震撼。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看看重读一遍有没有新的感悟呢。
  注意在读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史铁生,要进入他的内心世界,要调动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
  4、整体把握
  《我与地坛》共七节,课本节选的是前两部分。两部分在内容上紧密联系: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文章结尾说:“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告诉我们,母亲与地坛已经合二为一了,是融为一体的。从主题思想上看,两部分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人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我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看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总的说来,作品构思的关键在我与对象的关系上,重点在我从对象地坛、母亲那儿获取的生存感悟上。(背景地坛投影)
  地坛             为什么生我
  母亲      我       怎样活
  感悟生命
  师:很好!同学们都能迅速准确地整体把握,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在于走进史铁生的内心,走近母亲,去和作者一块感悟生命,体验母爱。
  大家知道史铁生是一个双腿瘫痪的作家。什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