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案例1
- 资源简介:
约5320字。
《雨巷》教学案例
趁着刚才就课堂上一番挥发青年理想的陈词,我说大家将书翻到第6页来读读《雨巷》。于是众人读书。然后我问他们感觉与《沁园春•长沙》如何,学生说不一样。我问怎么个不一样法?他们说柔得多。我说那好,再读,诗歌就是要读,如果读得深了,味道就出来了。于是又一阵子的好读。然后是逐节感受读,且略不表。
我说你们读得轻柔点,不要破了望舒先生的梦。梦一般在晚上做,也可以在白天来做。这铜陵的天气这几天阴沉沉的,也下了些雨,使人狂躁,也使人忧郁。《雨巷》里的雨,不知有多大,估计不会是很大的,但也不小,否则不会打伞的。我们来看第一节,很有意思,颇值得玩味的。不妨再来读读: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表明下着雨,但“油纸伞”我们今天还能见到不?学生说不能,哎,是啊,不能,今天基本上都是所谓的阳伞,很轻巧,很精致,也五颜六色的,美不美呢?学生说很美。我说过于精致的所谓美丽缺少了美感,就凭这一点,这“油纸伞”也有点古幽幽的意思了。“独自”说明什么呢?说明孤独,但还不是很明显。“彷徨”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来回地慢慢地走,哎,徘徊啊,犹豫啊,都可以,但这个“走”里有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是“径直”地走过去,或者叫“穿”过去呢?好举手的查同学说,有心事吧。我说是啊,有了些孤独的意思了。“悠长,悠长”,再读读看,有什么感觉?可能,巷子确实很长很长,仅仅是这点吗?问了几名学生,有的重复说“很长很长”,不是一个意思嘛,有的说还没有想好。我说,我们将后面一个“悠长”去掉怎么样?或者换上另一个词,比如“幽邃”,又怎么样呢?学生说去掉当然可以,感觉好像少了点东西。我问少了什么,说不知道。至于换成“幽邃”,有学生在下面说倒不如“悠长”好。我问好在哪里,他也不知。我说你再读读,他读了。我说,哎,你将那点语气带进来就可以了,是感叹,我们可以在前面加上什么感叹?有学生说“无奈的感叹”,我说这就对了,也无妨理解为一种淡淡而缓缓的感觉,但不是难耐的感觉。
我又问“寂寥”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寂寞,孤独。我说最好查查字典再说。大家都没有带,我说,还是我说吧,“寂静空旷”。我说这一词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有学生说是寂寞,孤独,。我便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他说又没有其他人。是啊,将内心的那种孤独感凸显了。
我又说刚才解释的时候说“寂寥”是“寂静空旷”的意思,如果撇开心理感受,是不是在诗人的周围真的是“寂静空旷”呢?比如说,我们走在大路上,会不会有这种感觉?学生说可能不会吧。我说这“不会”好,走在那里才叫“散心”呢。那诗人是走在哪里呢?学生说不明知故问嘛。我说在哪里,他们说在“雨巷”里。我说很好,那你们对巷子,或者说过去的民居知道多少?学生说北京有巷子,我问她“你去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