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群英会蒋干中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030字。
《群英会蒋干中计》探究性课堂实录
教学设想
这篇小说的教学采用新课标模式下的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性,达到课堂有效学习的目的。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文本,自主点评赏析,重点探究蒋干为何会中计,再在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这两个问题可以代替教师的讲解和零碎提问,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就本文内容,再设置一个课外拓展的探究题:友谊有没有功利性?更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空间。
课堂实录
一、 导入课文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及片段,让学生融入三国时期硝烟弥漫、群雄纷争的情境中去,以便激起学生的想象,完成预设目标。
导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同学们,苏东坡在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志得意满、潇洒倜傥的儒将形象的周瑜。千百年来,让人歆羡不已。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周瑜,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二、 请生自读,理解文意,自主点评赏析。
三、 请生概括文章思路:
怒斩来使 初战告捷 窥探敌营 决心用计 将计就计 施用计策 曹操中计
(板书)
四、 请生思考:蒋干为何会中计?思考讨论
生自由回答
生:客观上说,周瑜设计巧妙:“与其同寝”,给其可乘之机;“残灯尚明”、“装醉呕吐”、“堆满文书”都是事先设计好的。
生:周瑜演技高明:“呕吐”、“深夜语江北来人对话”、“轻声唤子翼”等都可证明。
师反问:周瑜用计有无破绽?
生:“精细人”却把“机密文件”堆在桌上;
凌晨蒋干离开,时间很可疑,士兵却不作阻拦。
师提问:蒋干为何就是不能发现呢?
生思考、分组讨论:
生:蒋干太过愚昧,是夸夸其谈之人,无真才实学;
生:蒋干心里慌乱,不能正确作出判断。从“蒋干如何睡得着”可以看出。他心里着急,因为劝说周瑜投降的事情毫无进展,海口却已在曹操那里夸下,心急如焚,想着怎样回去向曹操交代,所以看到文书,就犹如看到救命稻草,可以将功赎罪了。即使怀疑也更乐于相信它是真的。(生笑)
师:有道理。大家想想如果蒋干酣然入睡,结果会怎样呢?
生笑答:用计失败。
师笑:那周瑜肯定不会让蒋干真的入睡,难不成周瑜连蒋干今晚睡不着也算到了?
生思考、讨论、回答:
生:是的,周瑜巧作安排,不让蒋干有劝说的机会,使蒋干由原先的自信变为后来的绝望。
师:可以再具体些吗?
生:蒋干来时再曹操面前夸下海口,“愿凭三寸不烂之舌,渡江东说此人来降”。刚到江左,是“昂然而来”;被周瑜说中来意后,他“愕然”;周瑜让太史慈监酒,说“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他“惊愕,不敢多言”;周瑜表明了决不投降的态度,“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蒋干“面如土色”,已经绝望。因此说让他睡不着也应该在周瑜的谋划之中。(生鼓掌)
生:我也同意这个看法,还想补充一下。周瑜知道蒋干来作说客后,“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将应命而去”,说明他已定下计策,周瑜在后面的一切做法都是依计而行。
生:我觉得他的话启发了我。周瑜迎接蒋干时“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正显示出自己在江东的地位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