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语言采取“拿来主义”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其他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1/2 11:3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27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对网络语言采取“拿来主义”
            刘晶晶   青田中学   邮编323900

内容提要:网络语言随着电脑的普及,正以惊人的速度不可阻挡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冲击着我们的汉语习惯,颠覆着我们的思维,也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待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网络语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全盘否定,因为它有它可爱的地方,我们要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它们,应该采取“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字:网络语言 拿来主义 作文教学



湖南长沙的一位中学生小伙伴也写了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200(即zoo,公园)。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女)GF(女朋友)也在200玩,‘恐龙’一个劲儿地对我PMP(拍马屁),那‘酱紫’(样子)就像我们认识很久了……”这些“黑话”让人摸不着头脑,只能通过“瞎蒙”、“瞎猜”的方法去弄懂它的意思。
日前,我也在学生的周记和作文里发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学生喜欢把我说成“偶”,把喜欢说成“稀饭”,把这样子说成“酱紫”,喜欢在句末加上“喔”“噢”,更有甚者还运用粗俗的网络语言如“我靠”“SB”。个个都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另人瞠目结舌。
网络语言随着电脑的普及,正以惊人的速度不可阻挡地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冲击着我们的汉语习惯,颠覆着我们的思维,也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语言呢?
很多老师对网络语言侵入到学生的作文日记中的现象非常担忧,他们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运用纯洁的汉语。他们把网络语言视为残害祖国花朵的杀人狂魔,恨不得一棍子全部打死,俨然成了一个语言警察,眼里容不下一个不规范表达的词语。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认为,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之所以全方位的迅猛地入侵学生的作文中并不是偶然的。它所特有的鲜明的特点,深深地吸引了青少年。
一、 创新性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减少了外来的束缚,使作者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天马行空,往往构思巧妙、语出惊人。如:
“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仿拟、飞白、比喻、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新词。
这种创新的思维,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加以提倡和运用。现在的学生思维逐渐定式,他们已经习惯了接受,不喜欢自己去创造。他们的想象力已经逐渐消失或者说被我们的教育体制所抑制,得不到发挥,懒于发挥。通过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网络语言,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创新的魅力,从而主动去突破固有的思维,尝试着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风格。
二、 简便性
网络语言一般用字非常简洁。寥寥几个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就可将意思表达清楚。如字母词:GG(哥哥)、MM(妹妹)、PMP(拍马屁);数字词1314(一生一世)、88(拜拜)、9494(就是就是)。这些都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