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素材“舟曲”泥石流作文指导
- 资源简介:
约9030字。
热点素材“舟曲”泥石流作文指导
思维发散
发散一多角度思考
舟曲不屈,舟曲挺住!
“舟曲”突发泥石流,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冒着还在下的大雨,冒着随时还有的塌方和泥石流危险,跋涉160多公里山路的藏族党员抢险突击队来了;脚踩泥泞,曾赶赴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实行救援任务的汉、藏、回多民族突击队来了;青海、甘南僧人们的捐款、祈福来了……
此刻,各民族群众心手相连,此刻,我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大灾面前,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感人乐章在不断奏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8月12日,“风雨同舟———情系舟曲大型赈灾义演”在兰州举行。义演现场邀请了抢险救援的先进典型,包括武警舟曲中队副队长王伟、在救灾中失去女儿的舟曲县公安局民警冯青林以及“党员突击队”的救灾人员。播出期间,甘肃卫视收视人口持续增加,为平时的313%。此次义演,共收到全国各地捐款1.3亿多元。
让太阳为之掩面,让天空为之动容,这就是中国人的力量。
灾情就是命令,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在过去的7天多时间里,在艰苦的救助条件下,英勇的中国人民不畏艰难,一次次地上演了令世界动容的生死大营救。在党和政府的科学组织、有力指挥下,军民同心,万众一心,从废墟中托起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源源不断的各种救援力量,也温暖、抚慰着受伤和受惊的亲人。
曾经,除了捐款捐物,我们几乎对如何奉献爱心不知所措。现在,救灾机制的完善、公民精神的崛起、民间救助的此起彼伏,使我们更加有信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冲不垮的民族,是一个能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从无数灾难考验中走过来的民族,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再次冲击了中国人的心,但冲不垮中国人的坚强。白龙江见证了这种坚强,汶川地震见证了这种坚强,泥石流再一次见证了这种坚强。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8月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缓缓降下一半,数以千计的各界观众见证了这个庄严的时刻。新华门同时下半旗向舟曲遇难同胞志哀。
8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中南海举行。会议开始时,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全体起立,向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这里躲过了汶川地震的破坏,却未逃过泥石流的吞噬。5•12地震后,这里作为地质灾害的重灾区,制订了迁移新城的规划,但因财政压力拖延至今。
复杂、紧张的救援正在进行,人们期待灾区的人民能早日走出苦难。同时,舟曲的灾难是否与此地历史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有关?天灾是否是自然给予人类的报复?亦是灾难频发的中国应该深刻反思的问题。
发散二多思路导航
【参考思路】
【思路一】表达对生命顽强的礼赞的主题。生命是脆弱的,那么多的人一下子魂归天堂。生命又是顽强的,泥流掩脖,妈妈单手托起儿子8小时后被成功救出的生命奇迹又一次燃烧起人们的希望,震颤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激动流泪之余不得不喟叹生命的顽强。这些生命奇迹源于爱与责任,源于被救者强烈的求生愿望。这种对生的坚守和永不放弃让人肃然起敬。
【思路二】阐释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求索。灾难来临,顷刻间整个村庄变成滩涂,掩埋了无数的生命。多少生命在一瞬间化为粉尘。生命尚存,更应该珍惜生命,让自己短暂的生命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试想,几分钟前还鲜活的生命,一下子就阴阳两隔,人就应该从中思索生命,追求生命的本质。
【思路三】从提倡“奉献爱心”的角度开拓思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灾面前,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起来,这让世界再次见识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和不可摧毁。截至2010年8月15日,全国共接收社会捐赠10.41亿元;针对舟曲的社会捐赠接收4.41亿元,其中,8月12日晚举办的“风雨同舟”——情系舟曲大型赈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