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与个性化教学研究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实现有效教学的举措
——大班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与个性化教学研究
资中二中 孙珑荧
新课标理念中,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其“人文性”除提高道德素养,文学品质外,包括“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教育工作者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常规教学下的“班级授课制”就是为该目标设定的。面向全体学生,即使出发点,又是终结点。于是,“面向全体学生与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成为一对矛盾。的确,如何在大班额的背景下,照顾到所有学生;如何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是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何避免两极分化……是当前所有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才出现的,而是与班级授课制相伴产生的。也就是说,当班级授课制产生之时,这些问题也就相应地出现了,而且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大家。只要是班级授课,就存在这些问题。因为班级授课制的前提预设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同样的学习能力,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并达到同样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就变得异常困难,因为班级授课制这样一种组织教学的方式,决定了它难以实现教学的多样功能。我校属于省属重点高中,班额基本在80人以上,个别班额能达90人,学生水平层次很不平衡,教育部门的现状及我校实际更在大班教学问题上给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提出挑战。
面对困难,我2006级语文学科全体任课教师在语文教研组的领导下就这一问题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要正视问题,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行。”教育改革也是如此,只有拥有强有力的信心,才能真正的激发自己不断在未知领域前行。还记得鲁迅先生说过:“这世上原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何况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并不是真正的完全未可知呀!
在历史上,许多教学论专家对此都做过努力,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设计教学法、活动教学,比如斯金纳提出的意在实现学生个别学习的程序教学等等。虽然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仅仅只在理论上能够自圆其说,在教学实践中要遇到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但也给了我们这些后来者前进的动力和期望。
另一方面,新课程从理念及操作层面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合作学习,主张探究学习等等,正是解决问题的有益思路。有的老师可能会说,班额这么大,怎么能合作,怎么去探究?也许,对于较小容量的班级而言,问题稍易解决。但从根本上说,大班额与小班额在问题的出现与解决方面,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而且,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许多地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想实现小班额教学也许还不是容易的事。但不能因为大班额不能变小,我们就坐等不动。如果不改变教学观念,不去认真面对的话,即使班额少到20人,问题依然难以解决。我们既有前人经验可以沿袭少走弯路,现在又有新的课标指导,条件比过去优越多了,我们完全应该而且可以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探讨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方式。
二、改变课堂的时空结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改变课堂时空结构的必然性。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要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班级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