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21
- 资源简介:
约2110个字。
《陋室铭》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悟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了解作者洁身自好的品质和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 反复朗诵,整体感知
(1) 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2) 二读,个人读,小组读,教师读,大家评。
(教师活动:要求读准诗文的节奏,做到停顿正确)
(设计说明: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文言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和品味文章,也为下一步的背诵奠定了基石。)
(三) 疏通文章,强调文言实词的积累和句子的翻译
(教师活动:结合下面的注释要求学生自译,指导学生要注意实词的积累,也可结合过去学过的实词及其解释,作一当堂的反馈)
(四) 引入后面附的资料,使同学更好的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设计说明:明白了刘禹锡的这段经历,学生更容易理解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五)初步感知课文
1、问题设计:
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
(陋室。)
⑵、“铭”是什么?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