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六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A)
- 资源简介:
有24道题,约3680个字。
六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A)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4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一) 默写
1、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
2、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4、 子曰:“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5、____________,故烧高烛照红妆。
6、寡助之至,___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10题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7、上文出自,是由________(人名)组织门客编撰的。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人问其故____________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______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完上文的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1-14题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1、文中的孟子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被后人尊奉为“_____”。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14、上文的故事内容,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概括,就是“昔孟母,”。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阿拉伯长袍的奥秘
①盛夏,沙特阿拉伯浩瀚的沙漠地带温度高达40摄氏度~50摄氏度,可当
地居民穿着宽大的阿拉伯长袍在热浪灼人的沙漠上行走却显得气定神闲,若无其事。
②对此,有外来游客感到不可思义,决心亲身体验一下。他们先是穿上洁白的衬衣和短裤在沙漠上行走,顿时感觉酷热难熬。随后换上阿拉伯长袍,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凉爽和舒适感觉。宽大的长袍较之短衣服凉爽,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致信,但其间确实有着令人信服的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