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学校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六年级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有25道题,约3710个字。
实验学校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
(分值:150分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瞥见()曝晒()蹒跚()()
馈赠()()掳掠()()
干涸()隘口()累赘()()
缝隙()岷江()蹂躏()()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而出()先()后()不容()
忠心()()()()夜游庞然()()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6分)
反义词:密集——()残暴——()置之不理——()
近义词:领略——()疲乏——()风餐露宿——()
4、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4分)
(1)张老师光荣地被评为“模范班主任”的称号。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
5、按要求改写句子(每句2分,共10分)
①缩句
日本鬼子的一排炮弹轰轰轰地在八个女战士身边炸开了。②改为陈述句
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③改为第三者转述的话
向导悲叹:“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④改为比喻句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5)仿照下面例句,自选对象,仿写句子(注意修辞、句式、语意)。
例句:这种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仿句: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长城赞》是一幅长对联,上联从时间起笔,下联从空间起笔,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B.从内容说,《四是田园杂兴》是田园诗;《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是送别诗。
C.《鹬蚌相争》出自《韩非子》,这是一本收录战国时期哲学家韩非及其弟子的作品集。
D.《野草》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象征,用“种子的力”象征中国人民顽强的抗战力量。
7、填空(共7分)
(1),,,,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劳动的乐趣。(2分)
(2)《长城赞》一文中,与“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分)
(3)我相信,到那时……欢歌将代替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2分)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首诗的后两句是,
。请你再写出两句连续表达送别的诗句,
。(2分)
二、阅读(51分)
(一)(9分)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矛与盾》
8、解释文中划线的字。(4分)
(1)誉:(2)陷:
(3)或:(4)以: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