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 资源简介:
约1680个字。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走近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被人尊称为“世纪老人”。冰心出生于福建福州市,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译作,这为她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冰心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大海启迪了她最初的人生感悟。1918年,冰心进入北京女子协和大学;风云激荡的五四运动把冰心推上了文学创作之路。1919年,她开始发表一系列探索人生的“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并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一些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1925年她赴美学习,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文笔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种独特的风格被时人称为“冰心体”。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回国后继续文学创作,笔耕不辍,其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主要内容】
1.诗集简介
《繁星》《春水》诗冰心的两本诗集,其中《繁星》初出版于1923年1月,《春水》初出版于1923年5月。《繁星》共有164首小诗,大约创作于五四运动后诗人思想极其活跃的两年。在《繁星•自序》里,冰心曾说这些小诗都是她“两年前零碎的思想”。在《繁星》结集后,冰心继续收集着“零碎的思想”,不久又汇成《春水》,共有182首小诗。
2.诗歌思想
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和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喜欢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在《春水》里,冰心继续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并把母爱和童心提升到宗教和哲学的高度,开始了对生命个体和哲学本源的探求,用智慧和情感的珍珠传递出她对人生以及生命的思考。在诗歌的寥廓星空里,《繁星》《春水》将永远闪烁着光辉。冰心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3.“繁星格”“春水体”
《繁星》《春水》出版之后,那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表现出的对这里和人生的思考,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许多人纷纷模仿它的形式来写诗。后来茅盾在评价《繁星》《春水》时,将这种小诗形式称为“繁星格”“春水体”。现在人们多用“春水体”来指那些富有哲理而韵味浓郁的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