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改变了世界》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780字。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自然界中的两类变化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
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
1-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无
1-2 蓝色块状
的胆矾 蓝色粉末状的
胆矾 无
1-3 蓝色的
胆矾溶液 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蓝色的
氢氧化铜沉淀 有
1-4 颗粒状
石灰石 石灰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类别 本质区别 常见的现象
物理
变化 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无 物质“气、液、固”三态之间的转化;物质外观形状、位置上的改变;电灯的发光、发热等。
化学
变化 有 物质的燃烧;金属的锈蚀;食物、动植物的腐败;酒、醋的酿造等。
【两点注意】
1、化学变化时一定会伴随着物理变化,反之则不一定。
2、化学变化时往往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除此,常见的现象特征还有生成气体或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时却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的发光、发热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定义:课本P7~8 常见的描述语言:能…,可以…,会…
具体内容
物理性质包括有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导电性、某些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另外还有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等。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板书设计】
一、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认识蜡烛点燃前后现象的变化及其燃烧的生成物。
实验药品、仪器:蜡烛、澄清石灰水、小刀、火柴、小木条、干燥的小烧杯、
(集气瓶)、玻璃片
步骤 现象 分析或结论
点燃前 白色块状固体,能被小刀切开,无味;不溶于水,入水后浮在水面。 石蜡的质地较软,密度比水小 。
燃
着
时 烛心周围的石蜡熔化,火焰分三层,内焰最亮;小木条伸入火焰,迅速离开后,两端明显烧焦,而中间变化不大。 外焰温度最高
有时会产生黑烟,完全燃烧时,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炭黑,完全燃烧则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熄
灭
后 烛芯周围的石蜡逐渐凝固,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复燃。 白烟具有可燃性。该白烟可能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华所致 。
结论: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汽化,再燃烧)火焰分三层,其中最明亮的是内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炭黑,导致黑烟,完全燃烧则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熄灭后瞬间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可能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华所致 。
问题和建议:(略)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的氧气含量多。
猜想2: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少。
猜想3: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的水蒸气含量少(或多)。
【设计实验并验证】
步骤 现象 分析与结论
1
2 装呼出的气体的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装空气的瓶中无变化。 猜想2正确
3 燃着的小木条插入呼出气体中燃的不旺,易熄灭;而燃着的小木条插入空气的瓶中无变化。 猜想1正确
4 呼气时玻璃片会产生水雾,而在空气中的无变化。 猜想3正确
(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