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
——有感于魏书生纠正学生错误的几种教育方式
灌口中学 甘丽卿
教育家魏书生说:“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要在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怎么样,不让学生怎么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魏书生的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回想我及周边教师的亲身经历,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能在学生犯错时心平气和地站在学生的心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反思犯错的过程,去反悔犯错的后果呢?不,我们往往是站在座无虚席的教室里,或者坐在其他科任教师也在场的办公室里,痛心疾首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要不就连讽带刺地挖苦、呵斥。从表面上看教师们是一腔爱心恨铁不成钢,而被批评的学生则俯首倾听,表现了出了悔恨的样子。但是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在大部分情况下学生的这种样子只是一种假象而已。教师的一顿斥骂是无法根除学生的错误。在一定的环境里这样的错误还会恶风吹又生的。那么我们该怎样处理犯错的学生呢?在师生感情不受伤的情况下,能够真正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呢?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谩谈》中提出他的几种教育方式。我再三翻阅、思索,受益非浅,现在把我的几点感想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犯错误唱歌 掸去心灵的灰尘
“犯错误唱歌”这是一种很有创造性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方式只能针对比较轻微的错误,比如上课迟到,忘记值日等。一般来说应该是学生的无心之过。采取这种方式既不会显得过于强硬,又能恰当地提醒学生所犯的错误。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能密切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调节班级气氛。但有一部分教师在处理学生迟到忘记拿作业这种小过错时,只是轻描淡写出提醒学生下一次别迟到。这样的处理效果显然只是隔靴搔痒,也许还会助长学生的不良习惯。有的却是大发雷霆,威胁学生“下一次再这样,你就在教室门口站岗”。但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又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静下心来反不如魏书生“来,唱一首歌”,学生站在讲台上,在自己的歌声中,在同学善意目光的注视下掸去心灵上的灰尘,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错误了。当然这种纠正错误的方式必须灵活执行,既不能过多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也不能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所以可以在下课十分钟时或上自习课活动课前适机执行。因此面对学生无意犯下的小过错我们不必进行扩大化战争,不必把学生的错误当作不可铙恕的敌人狠狠批斗,而是应该留给他们一片空间,让他们在“才艺表演”中反省自己,加强自身的素养。
二、犯错误做好事 削弱心灵上的毒气
从表面上看来犯错误和做好事似乎是两码事。因为对于一般教师来讲,学生犯错误了就该惩罚他,比如作业没有完成,我就让你抄,抄十遍、二十遍,抄到你手脚麻木,喊爹叫娘,下一次再也不敢不做作业。要不就罚值日,一次没完成任作业就让你吃一个星期的灰尘,让你看到扫把就发怵;但魏书生并没有这样做。尽管他提倡的做好事仍带有惩罚的性质,比如忘了带桌罩,除了回家去取之外,还要到水房为班级打一桶水,但他已经给这种惩罚换上了新的内容,新的精神。在他的心理辅导下,学生不但不认为这是苦苦相逼的处罚,反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