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联想——一堂拓展思维的作文课课堂实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初中作文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23 14:38: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290字。

  水     的     联     想
  —— 一堂拓展思维的作文课
  执教:邵世伟    实录与点评:徐烛尘
  师:在上次作文中,张鑫的《古诗中的水》被大家评为佳作,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到台前朗读佳作。(作文略、学生读罢礼毕回座)
  师生回顾:刚才在这篇佳作中向我们提炼了古代诗人笔下赋予水的生命、情感及志向,让人回味无穷,那么今天的我们面对水时又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师:(出示装有半杯的清水)由杯中清澈纯净的水,同学们想到些什么?给大家两分钟,把自己由水引发的联想写出来(限时完成自己独特见解的练笔,以下练笔环节均如此,文字说明略)。
  (想到些什么?落实到动手练笔上,脑手并用,这是把语言转化为文字的重要环节。)
  生1:一杯清澈透明的白开水就像清醇的母爱,看似清淡无味,喝进嘴里却甘甜无比。
  生2:水如同血液,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生3:水是透明的,正如无知孩童的心灵,是纯净无杂质的,并且像生活一般平平淡淡。
  生4:这杯清澈透明的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纯正、真诚。
  生5:水有令人倾慕的生命力,它不仅哺育人类,它也是大地的灵魂,山的血液。由此我想到了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老师们,他们的生命是纯净透明,毫无污染的,他们从不索取,只在奉献中,寻找欢乐。在这里我代表八年一班的同学们向所有老师说声“您们辛苦了!”
  师:(面带微笑)“谢谢你对老师的理解。”
  生6:世界大的无边,我们人类又是小的可怜,也许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只是一滴不起眼的水滴,当污染来临时,不能幸免于难,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水的状态,只要永远是流动的液体,我们坚定心中的信念,执着的追求,相信终有一天,滴滴水珠会汇成澎湃的大海。(学生自主鼓掌)
  (大量的学生发言,传递了丰富的信息,展现了不同的思维,丰富了每一个听者的心灵。课堂教学中,源自于学生的素材量,一定要丰富而广泛,这些鲜活的资源是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碰撞、升华的关键。)
  师:刚才大家从对母爱的理解,对生命的理解及做人、奉献、追求等角度形象地比喻,恰如其分、令人深思,精彩的回答离不开大家对人生的感悟。(说罢,老师把杯子倾斜,让水滴滴落在地上的一定点。)同学们由这一现象想到了什么?
  生(齐):滴水穿石
  师:(紧接发问)怎样才能滴水穿石,要具备哪些条件?
  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生:用心专一,方向专一。
  师:(又举起装有水的圆形杯和方形瓶)请同学们观察水在不同形状的容器中呈现出怎样的形状,由此大家又想到了什么?
  生7:两种不同容器中的水,随着容器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如同有的人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没有自己的主见。
  生8:水如同我们的人生,你要什么样的人生就把它装在什么样的瓶子里,所以人生的未来如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生鼓掌)
  师:很有思想。
  生9: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人也应如此,应该学会改变自己来适应所生存的环境,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师:看来,你们的思维很深刻。确实凡事都有个理性,就看你以何种心态去看待,希望大家能认清生活的真实面目,并有的放矢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师:(往杯中先后倒进红墨水、黑墨水),请学生注意观察其中的细微变化,由此使我们想到哪些?
  生10:由此我想到了人类的用水正在逐渐被污染,似没有主见的人总是人云亦云。
  生11:我的观点跟他一样,此时的水像不会反抗厄运的人,只是逆来顺受,唯命是从。
  生12:人的心灵本是纯洁的,但经过一次次的不良诱惑而陷入深渊。
  生13:刚出生的你犹如这初倒进杯中的纯净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因踏入世俗而受到改变,有时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生14:这杯水如同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看别人这样自己也如此,由一点到全部、整个身心都被污染了,由此告诫我们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有生鼓掌)
  生15:这一现象使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朋好友,应有所区别,如果没有交友的正确观,则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齐鼓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生16:水犹如一个能容纳世间万事万物的人,总是用他宽广的胸怀包容一切而毫无怨言。
  师:这个思维较有新意。
  (不同的思维形式、不同的思维品质,不同角度的辨证思维能力,同学们回答得精彩。老师用不用在有些回答之后,加以适度的点拨与提醒,使同学更加明确思维的类型与特点。)
  生17:水是纯净的,但也是容易被污染的,我们要有水的纯净,更需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生18: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有自己的心灵体验,它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打扮自己;我们人类也可以这样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装点自己,这样人生才更美丽,更具有光彩(生齐鼓掌)
  生7:红与黑的浸入,使水失去原来的本色,就像困难和挫折,使人失去了斗志一样,但水还是水,人还是人,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怀着希望去面对生活,相信本色与斗志会回到我们的身上。
  (生热烈鼓掌)
  师:饱含真情的话语,丰富而精彩的想象,把我们带进观不尽的人生哲理的长廊,相信用你们理智的头脑来构建未来的生活一定不会错的。
  师:(摇动瓶中的水,使水流动起来),由此大家又想起了什么?
  生19:水是柔弱的,它虽纯净,但无法承受外界的考验,正像一个弱者,他受不了不幸对他的打击,这样他只能是一个屈服于困难的人。
  生20:水不仅具有柔性的一面,更有刚烈的一面,“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掌声响起)
  生14:当大量的水聚集在一起向人类走来时,我不禁想到了令人心惊的洪水及那场可怕的海啸。
  师:看事物只有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很好。
  师:刚才大家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使水在每一个过程变化都有新的内涵,下面给大家5分钟时间,综合刚才的分析,提炼一下,从独特的视角写一段能体现一定地人生观或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节奏就像一首乐曲、一部小说一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掌控节奏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战中应该注意的,该点破的一定要点破,该升华的一定要升华。这一处“段落的拓写”,便是在前面“一句话”发言基础上的升华。)
  生21: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住低处流,我们和水之间形成了一个对比的关系,通过水我们懂得了人要积极向上,不要走下坡路,下坡容易上坡难,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同时我们又要向水之精神学习,水滴石穿,我们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
  生22:水有时让人高兴,有时让人悲伤,有时又给我们带来许多灵感。水总是在遇到挫折时笑对人生,用一颗坚持不懈的内心走自己的路,汇入大海。它好比我们的学习有喜有悲,会遇到更多的艰难险阻,但我们要乐观地面对,始终坚持不懈,用心专一,这样我们的学习就会不断进步。(掌声热烈)
  生6:水有令人倾慕的生命力,它不仅哺育了人类也哺育了大地、山川,她从不索取,却在奉献中寻找欢乐,虽然它易浑浊,但她的信念永不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她并不是柔弱的,她用自己豁达的心胸,包容世间的万物。(掌声)
  生23:水是人类的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幸福的根本,快乐的真谛,我想一片片森林总是永无节制地开采滥用,绿荫将会远离我们而去,水也会枯竭,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高度重视身边的水源,不要浪费水资源,不然将来真的有那么一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谁的眼泪呢?(掌声)
  生24:水犹如天真无邪的我们,一旦踏入社会就容易被污染,水易被污染是因为水无自我保护意识。但我们不同,我们有自己的头脑,命运靠自己来主宰,不要任人摆布,但为了生存和发展必要时要改变自己不良习惯,不要等着环境来适应我们,应当勇敢做生活中的强者,不易被外界所干扰。
  (掌声热烈)
  ……
  (让学生尽情的表达,生生之间相互倾听、相互交流,充分挖掘生本资源,这一点使人印象深刻 ) 
  师:记住你们所挖掘的思想,记下你们所提炼的精华,成功始于心动,成功成于行动。相信自己才能战胜自己。希望大家由这堂课,能注意留心身边的小事,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提炼,随时总结记录下那富含哲理的文字,久而久之,你会变得更加聪颖,更加完美。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
  点评:作文过程,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的过程,“思维赋予语言以内容和意义,语言则是思维的物质载体,所以作文过程,又是一个综合性思维的过程,有人说:作文是思维的笔录;作文的展示,就是思维的展示;作文要升格,首先是思维要升格;作文要突破,首先是思维要突破。在《语文课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里着重强调的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其实,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制约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思维的训练,应是作文训练的一个核心。《水的联想》这堂课便紧紧抓住这个核心来突破,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我想就这堂课是如何有目的的强化思维训练,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
  (一)注重训练几种辨证思维能力。学生要写出观点正确、鲜明,见解独到、深刻的文章,必须具备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堂课设计的几个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1、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水的联想;2、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滴水穿石”的情境设计;3、外因与内因的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景设计;4、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水注入或方或圆的瓶中,引发方与圆的联想;5、对立统一、发展变化的关系——摇动的水(流动的水)之联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然,在学生的回答中还有因果关系、知行关系、普遍与特殊关系等等。总之,这堂课设计是从多角度、多层次训练学生的辨证思维,并在实践中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二)注重训练几种思维品质。1、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先由水引发联想,再到滴水穿石——水入方圆瓶——水中加入红墨水、黑墨水——摇动的水,最后,又回到水的哲思。这样便使学生的思维由宽到窄、由狭入微,由静到动,使思维起伏跳跃,深广结合;2、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观察完后马上书写,短时间激发灵感,利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使其触景生情;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独立回答、独立倾听、独立辨析来训练,生与生之间的回答便可打破思维定势、触发思维的碰撞,引发对思维的批判与思考。
  (三)注重训练几种创造性思维。即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水的联想);聚焦思维(水滴石穿);求异思维(墨水染水);延展思维(摇动的水);哲理思维(关于水的一段话)。
  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能在写作过程中,思维活跃、思路创新、立意深刻、视角独特、言语富含哲理、表达充满真情,从而更好的实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要求:“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