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 溪 沙①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②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注释】①选自《珠玉词》。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浣,洗濯。②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③香径:花间小路。
含 蓄 典 雅 圆 融 温 润
——析《浣溪沙》的语言特色
江苏海安隆政初中 胡国林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初期词人。他少年得志,仕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富贵生活。因而词写得含蓄典雅,圆融温润,善以清词浅语表现闲雅富贵的生活愁绪。《浣溪沙》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帐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上片写“对酒当歌”,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词人持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突然记起:去年亦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柳柔花香、亭台楼阁,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吟》),西下的夕阳触动时日难追之感,酒酣之时亦未免慨叹。
下片则近于“去日苦多”之感,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花落水流,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但燕子去而复来,春天又到,燕子能回,青春小鸟却一去不归,酒阑人散后,未免带着莫名的闲愁在小园花径上独自徘徊。
全词意境高远,含蓄典雅。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变与不变的描写,表达自己由此产生的对宇宙人生“无可奈何”、难以名状的惆怅之情。在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对人生所持有的理性把握,抒发对人生所持有的旷达态度。词中有理念而无理语,以雅趣和含蓄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