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中“活动”内容的教学处理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我们完全相信,完善学生现代人格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应该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放在首位。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一部分“习题”或“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内容。它注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与检测,而对学生能力的检测与培养重视不够。因为这样的题目只需要学生在课本上找找答案,而不需要学生付出其他更多更复杂的劳动。这种只是对基础知识考查的练习方式是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br>
细心的人发现在每一单元和某些课文后面又都设有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很显然,这些“语文活动”的安排,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的培养,同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个性特长的发展,乃至逐步形成的人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活动”不再是让学生简单地到课本上寻找答案,而是让这些教育对象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不再把学习的目光局限在课本上和狭小的课堂上。而要转向社会、贴近生活,以杜绝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这样的练习需要学生用自己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明亮的双眼观察自然、研究社会,开发未知的知识宝库。鼓励学生用所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