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教学方案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2/28 15:34:1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10字。

  《失街亭》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
  3.了解本文“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4.认识诸葛亮赏罚分明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分析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诸葛亮任用马谡守街亭。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歌录音带
  [教学方法]
  1.品读法。对于关键段落、语句仔细品读,体会起作用。
  2.分析讨论法。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分析来解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让学生进入氛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饱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失街亭》一文。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
  1.罗贯中(约公元1330—1400),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曾给张士诚当过幕客,他“有志图王”,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后来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他改而从事“稗史”的编写工作。相传他创作的小说有几十种,但大都没有流传下来。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三国演义》《列国演义》《隋唐志传》《平妖传》《粉妆楼》几种。
  2.《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被称为“第一才子书”,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鲜明的表现了作者的忠义观念和仁政思想。作者善于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巧妙地通过艺术形象和动人的情节表现出来。他不是纯客观的描写人物,而是借助褒贬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全书在描写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斗争中,表现了尊崇刘备,贬抑曹操的强烈倾向。诸葛亮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作者集中歌颂他的足智多谋,知己知彼,谨慎从事,又善于随机应变,他深谋远虑,料事如神,预见战事发展的前景。这一形象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要求高瞻远瞩,预见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正义事业的愿望。
  3.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和96回。第95回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第96回是“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 节选部分集中表现诸葛亮深谋远虑,料敌如神,赏罚分明和马谡刚愎自用,言过其实。
  三、 自主探究,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2. 叫一名学生简单复述情节。
  3.师生共同理清思路。(要求:用章回体形式给课文四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孔明派兵拒司马,马谡请缨守街亭
  司马设伏败蜀兵,马谡拒谏失街亭
  亡羊补牢时已晚,孔明退兵回汉中
  赵云神勇保军资,孔明挥泪斩马谡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作者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组织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①本文以街亭的攻守为线索。第一部分写马谡立军令状守街亭和诸葛亮周密部署,命令马谡“谨守”街亭,当道下寨;而马谡却违令拒谏,屯兵山上。第二部分写司马懿“围山断水”,夺取了街亭。第三部分写诸葛亮因街亭失守布置退却。第四部分主要写因街亭失守而斩马谡。这四部分始终不离街亭的攻守。
  ②节选部分人物众多,矛盾复杂。有蜀魏之间的矛盾。在蜀汉内部,有诸葛亮和马谡、马谡与王平的矛盾;在曹魏内部,有司马懿和朝廷、朝廷和孟达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有的趋向激化,有的逐渐缓和。
  ③围绕这些矛盾开展的情节更加错综复杂。作者以蜀汉为主要方面,以诸葛亮为主要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情节,前后反复照应,故事情节组织得井井有条。
  四、鉴赏课文 ,欣赏人物形象。
  1.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这一问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归纳:
  (1)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①司马懿估计到街亭有蜀兵把守,令子探路,果然如此,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用对手司马懿的赞叹衬托诸葛亮的料事如神。②用马谡的失败来衬托诸葛亮的料敌如神。马谡失街亭在于不听诸葛亮的军令。诸葛亮曾说“司马懿非等闲之辈”,而马谡不以为然;诸葛亮指示他当道下寨,他偏屯兵山上,结果让司马懿钻了空子。③用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诸葛亮的决策正确,料事如神。
  (2)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如“斩马谡”一段,通过诸葛亮的“三哭”(“挥泪”——显示其对人才的爱惜;“流涕”——无奈矛盾,既爱惜马谡,又不得不依法处置马谡;“大哭不已”——有负先帝重托,未听先帝遗嘱的悔恨。),我们看到了一个深明大义、纪律严明、敢于自责的人物形象。
  (3)通过诸葛亮的语言进行自我展示。①当细作急报司马懿引兵出关时,孔明大惊曰:“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当看到王平使人送的图本时,拍案大惊曰:“马谡无知,坑陷吾军矣。”而事实正如孔明所预料的,从这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料事如神、足智多谋。②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