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小说语言与艺术的阅读感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贾平凹小说语言与艺术的阅读感
天津师范大学 刘蔷
每一位能成名的作家,都必须有自己一套独特、让读者喜欢的把式,都脱不去故乡给他烙下的印痕,那是剥不开的血缘关系。就像独特的瓯越语言环境孕育出独特、怪昧的林斤澜,独特的商州语言环境造就出了贾平凹。
在中国南北分界处,秦楚两大语系交汇与融合地,有块神秘的土地。这里有着八百里秦川的广袤、浩大,黄土高坡的厚重、苍茫和锦绣楚国的冲淡、自然、琦丽、飘逸相贯通而化解出的风格:高古和宁静,空灵和旷野。是地地道道的秦尾楚头,既古朴又鲜活,既厚重又俏丽,既柔和又粗犷,既愚拙又灵精。充分体现了黄河和长江兼而有之的秉性:秀中有骨,雄中有韵。特殊的地域环境使这个地方的语言非南非北而独具风格,从而形成商州多变、驳杂、古朴、犷野、鲜活的语言环境。商州是贾平凹的标签。
我想贾平凹这些年来之所以在中国当代文坛占有一块不薄的地盘,应该是全赖于他那种以商州母语为发轫地的冷涩、空灵、怪拙、玄幽、简炼、含蓄、质朴、平实的文学语言。这是学习民间、古人、外国、现当代一切可以学习、借鉴,把握住方言土语的雅、古典语言的俗,将之杂糅调和、冶炼,适宜地或吝啬地升华,以造成一种如林语堂所说的“耐读”的涩味与简炼味,这是一般作家所达不到的。发纤侬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给文章留空白,不写的地方,正是作家要写的地方。月有情而怜爱,竹蓄气而清爽。商州使贾平凹成名,贾平凹将商州名扬天下,没有了商州也就没了贾平凹。带着商州、带着笔下商州的风俗、人情、掌故、佚事,带着自己丰厚、意味深长的80多部(篇)文学作品,包括讨骂声的《废都》、《白夜》等,贾平凹浩浩荡荡走入我们的视野,以自己那独树一帜的语言艺术构架起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的天地。无疑,贾平凹成功了。
真正的作家没有不是孤独的,远离喧嚣和喝彩。固守着自己那块小小又博大的精神家园,挖掘、开拓、辛勤劳作。历经痛苦和疲惫,孤独而寂寞,将个人的创痛融合于白云苍狗之中,深入民谣和传说的腹地,披古典先秦两汉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夕阳,吞噬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聆听树的清香、风的低语、先祖的祝福。尝试艺术的各种体裁、题材和流派,探索文学的多样风格、方法和语言。贾平凹以商州母亲给他的敏感、多情、善良、质朴的秉性和气质,眼力和思维去洞察世界,体味人生。思索、揣摩、构思、写作,予人一种阅读的感觉,尤其是《太白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