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复习——成语误用类型解析ppt
- 资源简介:
共38张,本课件故事导入,风趣幽默,分析了成语误用的十大类型——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误用褒贬、敬谦错位、语义重复、轻重失当、形近混淆、功能混乱、理解片面、违背常规——举例具体精当,可谓讲练结合,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有与课件配套的文档,约4820字。成语失误类型讲解
我的家
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三人成虎,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一丘之貉就分道扬镳,骨肉分离,晚上才能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在家中沆瀣一气。
但当我成绩不好时,爸爸也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双管齐下,把我揍得五体投地,而徐娘半老的妈妈则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害得我只好节哀顺变 !!!
误区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还要掌握其比喻义或引伸义。
例1、泰山确实很高。孔子尚且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杜工部吟出“一览众山小”的绝唱,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呢?登上泰山绝顶,自然免不了登高自卑了。
例2、前不久,郴州市委书记被查出贪污受贿达三千多万元,自然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但也有人说,受贿往往是情非得已,即使数额再大,也罪不容诛。
1、“危言危行”指正直的言论和行为。危:正直,不能理解为“危险”。
2、“三人成虎”是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不能理解为“团结起来力量大”。
3、“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不能理解为“加标点”。
4、“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清除刻错了的字。“不刊”可更改,不能理解为“刊登”。
5、“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训:准则,不能理解为“教训”。
6、“猫鼠同眠”即不是表示化敌为友,也非表示宽大胸怀,而是比喻上下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7、“久假不归”指长期借去,不归还。“假”是“借”,不能理解为“请假”。
8、“吊民伐罪”指慰问受苦的民众,讨伐有罪的统治者,不能理解为“治老百姓的罪”。
9、“细大不捐”指小的在的都不能抛弃。捐:抛弃,不可理解为“捐款,捐献”。
10、“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不可理解为“人都在家里,空着巷子”。
误区二:用错对象
请指出下列句中使用错误的成语:
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1、“豆蔻年华”特指女子十三四岁,不指其他年龄。
2、“巧夺天工”指人工的技巧胜过天然,不能指自然本身。
3、“萍水相逢”指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4、“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不可用于别的职业。
5、“登堂入室”比喻学问可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不能理解为“升官发财”。
误区三:误用褒贬
找错:
1、为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可谓处心积虑。
2、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贬义词:
1、“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多含贬义,不能用在好的方面。
2、“始作俑者”比喻恶劣坏风气的创造者。贬义词。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4、“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化人或参加文化活动。
5、“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