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学习指导
- 资源简介:
约3270个字。
《论语》十则
款款独步
第一部分:基础学习
一、文学常识
1.关于《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注意:《论语》决非孔子所著。)《论语》的体裁是纯粹的语录体。章节简短,一言一事各自起讫,前后不相连属,往往三言两语就表现一个完满的意思,且每有格言警句式的语言,言简意深,耐人回味。“论语”之“论”读二声,意为编辑。
2.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现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强调“仁爱”。相传有弟子三千,特出者七十余人。孔子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他首办私学,推广教育,这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所以他一直被后世封建知识分子公认为“万世师表”。
二、串讲课文
1.第一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1)词义提示: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2)译文:孔子说:“学习老师传授过的知识并时常温习,不也非常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与你做朋友,不也非常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本则讲:为人处事)
2. 第二则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词义提示:日:每天,名词作状语,相当于“在每天”。为(wèi):替、给。谋:谋划、做事。而:顺接连词,无实意。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人家谋划做事(有)不忠实吗?与朋友交往(有)不真诚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本则讲:为人处事)
3. 第三则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词义提示: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凭借。为:做。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本则讲: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