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课堂实录19
- 资源简介:
约8110字。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
执教者:奉化中学戴召平 记录整理:武岭中学蒋央庆
铃声响起——
师:先看一段颁奖词(大屏幕演示:华语文学传媒给史铁生的颁奖词),请语文科代表读一下。
生1:好的,谢谢,读得非常不错。他自己所承受着生命的苦难,但是,带给人类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就是由轮椅上的硬汉作家之称的……
生齐声:史铁生。
师:史铁生。我们再来看一下史铁生的简单介绍(大屏幕演示人物名片:简历、成就、自评等略)。
师:学这篇文章前,首先掌握一下基本的字词。 请第一排第一位同学读一下。
生2:读(略)。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所以我们读文章时,首先要读标题。大家看,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做我与地坛。文章分成好几个部分,我们这里是个节选。大家迅速看一下,你能不能为两部分的文章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小标题要抓住主要内容,并简明扼要。(大屏幕演示:整体感知)
生3:第一个写地坛,第二个写母亲。
师:谁的母亲?
生3:我的母亲。
师:你看一下,这个题目我与地坛,所以文章的第一部分写地坛与我,第二部分是我与母亲。好,那么,你看一下,我把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展示一下,你看一下,我与地坛,固然和题目联系在一起,而第二部分,我与母亲,怎么和地坛联系起来?
生3:因为他开始写的是我与地坛,然后因为我与地坛的关系非常亲密,经常在地坛停留、看书等做一些活动。那么我在家里呆的时间就比较少,然而我的母亲因为种种原因,因为我与地坛的关系太密切,母亲就担心我。
师:好。我与母亲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哪里?
生齐声:地坛。
师:好,就是说,地坛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所写的小标题都是能和大标题紧紧想靠拢。所以呢,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把学习的重点锁定在三个关键词上面。大家可以看出来吗?
师生齐说:应该是我、地坛、母亲。
师:所以,这节课主要学习第一部分。我与地坛。史铁生跟地坛有着很深的缘分。甚至他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板书:缘分、宿命)自从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五十年间搬过几次家,搬来搬去总是在他的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我与地坛之间到底有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让我们跟随史铁生的步伐一起步入地坛。大家看,文章比较集中描写地坛有几处?
生齐说:三处。
师:好,有三处。分别是第三段,第五段和第七段。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处。请一个同学给大家来朗读一下第三段描写地坛的语句。大家来推荐一位同学,谁朗读的好点?
生齐说:张宁宇.。
生4:读。
师:好,这里所写到的景物具体来讲有哪些?
生齐答:琉璃。
师:怎样的琉璃?在哪里?
生齐答:檐头的琉璃。
师:好,还有呢?
师生齐说:门壁的朱红,段段高墙,玉砌雕栏。
师:那么,它们呈现出怎样的一种状态呢?琉璃怎么了?
生齐说:剥蚀。朱红呢?
师:淡褪。高墙呢?
师生齐说:坍圮。雕栏散落。
师:还写到对象有?
师生齐说:老柏树愈见苍幽,野草荒藤茂盛坦荡。
师:我把这些给大家展示一下(大屏幕演示表格中景物和具体表现两栏。表格由景物、具体表现和特征组成)。那么你能不能通过这里写到的具体景物来解读一下你读一这里的景物以后,你觉得这里的地坛是怎么样的?给你们怎么样的印象呢?好,我们请这里第二位同学。
生5:地坛是荒凉的。
师:你读出了地坛的荒凉,还有呢?
师:好的,下一位。
生6:我觉得地坛是破旧的。然后是寂静的。
师:荒凉的、破旧的、寂静的。好,还有第三位同学补充吗?
生7:我觉得地坛是荒芜冷落的。历经沧桑的。
师:历经沧桑。好,三位同学都说出了地坛是荒芜的、冷落的、破旧的。我们看,这里的地坛历经了多少?
生齐答:四百多年。
师:所以它还有一个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