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砥柱中流》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380字。
《三个代表,砥柱中流》教学设计
郭成碧(16)王金花(6)刘发明(32)马有秀(33)
一、设计本课的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以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是教师实现知识传递的一种智慧化的方式,也是一种艺术化教学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分层发展和可持续、终身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宗旨,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努力做到四个调整:调整教学目标、调整师生关系、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二、教材分析
活动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从历史与理论相统一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在大浪淘沙的历史洪流中把一个黑暗的中国变成J吃个光明的中国?放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作了一些理论性的说明,:然后以江泽民同志的二段讲话作总结。2、翻开奋斗历史,展现‘三个代表',主要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从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了大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分别提供些典型材料供学生分析、理解。3、具体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 、 本框内容的教学对象。《三个代表,砥柱中流》模块的学习对象是初三年级。
① 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看,他们风华正茂,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
② 从思维特征看,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辩证思维有待培养。
③ 从认知结构看,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又是刚刚接触《三个代表》,对一些具体问题未免有些粗浅、偏颇和模糊。
④ 从学习动力看,高中学生视野宽阔,有敏锐的洞察问题能力。对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比较关注,本课涉及的时事较多,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四、依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三个代表”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中国共产党却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走向胜利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五、教学重点: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
六、教学策略设计
(一)教学模式设计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抽象的理论只有与形象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凸现出它的伟大。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力求贴近生活。
2:情境渲染,探究式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