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清华大学“真维斯”冠名事件时评
- 资源简介:
约9180字。
清华大学”真维斯”冠名事件时评
grcejce
5月23日,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引起极大争议,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冠名商业气味太浓,并担心“下一步会不会有班尼路楼、美特斯•邦威楼啊?”。清华大学称,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国内外学校筹集资金的通行做法。(2011年5月24日《北京晚报》)
论清华教学楼冠名“真维斯”之应该缓行
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是一幢四层小楼,近日该楼的外墙挂出了一个新楼牌:真维斯楼。据悉,真维斯是一个多年来致力于休闲服饰的服装品牌。堂堂清华教学楼,以服装品牌的名字命名,是不是有些前卫呢?
针对清华校园内的冠名风潮,有清华学子调侃:“今天是清华•康师傅大学成立150周年的日子。来到阿迪王园吃了这里最好的麻辣香锅,之后就要去紫金矿业操场登记志愿者了……走在美特斯邦威主干道上,校友特别的多。校友们高兴地讨论着在康大的学习生活,在万宝路楼上的CAD、在真维斯楼上的流体力学……”调侃归调侃,学子的忧虑不让人沉思。
教学设施以捐资助教者的名义命名,在国内外大学里并不算什么新鲜事。据清华大学官方资料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10年年底,海内外热心教育的各界人士通过全额、部分捐赠或者冠名等方式,先后捐建了50栋教学科研建筑。这些建筑以捐助者名字命名,既有纪念意义,也是对他们乐善好施之举的彰扬。
古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以捐资助学者的名字冠名建筑,本身就是对此人的褒奖。学子在这样的建筑里生活学习,领略到舒适和惬意同时,也感受到捐建者的人文情怀。在我看来,捐资助学者的初衷是为了支持教育,为自己扬名是在其次的。这次“真维斯”冠名引来热议,其实源于书香和铜臭的博弈。
有人感叹:冠名会不会侵蚀大学精神?人们从高校的一些言行中,已经嗅到了铜臭味。网友的话绝非杞人忧天。前有京城某学者要求弟子“四十岁赚四千万”,后有云南某教授声称“全心投入教学是自我毁灭”,师以至此,生何以堪?曾经寄身北大朗润园焚膏继晷兀无穷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文章中多次提及古人的境界: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试问,当今之世,颜回的精神安在?如今喧嚣的大学校园,恐怕已经容不下一个颜回了。
对于一家服装企业,其捐资助学的精神值得肯定。但是身为教学单位,对教学设施的命名应该权衡再三。“真维斯”入住清华,让人们体会更多的是商业气息的浸淫,商家的助学之意无形中被冲淡了。尽管校方和商家对捐助金额均讳莫如深,但其中的商业意味不言自明。今天有“真维斯”慷慨解囊,明天难保“纳爱斯”不会一掷千金。如此以来,清净的求学之所,岂不成了商家追名逐利之地?
清华大学回应称“真维斯”冠名是通行做法,并且教育主管部门也无明令禁止。校方之举果然无懈可击吗?记得清华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可以无大楼,但不可无大师。如今大师稀缺的大学里,不乏大楼林立,可连大楼的冠名权都被商家觊觎,我们的大学精神何以立足?
由此可见,论清华教学楼冠名“真维斯”之应该缓行,正当其时。
真维斯楼:不必反对但须有原则
我不反对企业冠名大学的教学楼,但我觉得,基于教学楼的特别身份和大学的特定的人文环境,这种冠名,应该与大学的整体氛围是和谐的,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近日,清华大学有一座教学楼改名了,改的不是一般的名字——因为一家服装企业有赞助,有一栋教学楼就被冠名叫“真维斯楼”了。对此,学生们很不满,舆论也很反对。
前几天暨南大学教学楼被富力地产冠名,同样引起争议。